由裘温雅打头,她们商议着将《储秀报》由官转私,列入私家刊印属性的报纸,不再挂靠内廷;毕竟她们报纸的刊印、发售都少,也只能辐射辐射盛京、江浙两地,远远比不上《盛京日报》铺设宽广,说是私家刊印没毛病。
大家先是提出了‘出宫开报社’的可能,而后大家集体请愿,由裘温雅带头求见皇帝,将她们的诉求呈了上去。
倒不是后宫人人都是事业奋斗批,只是这偌大的后宫,皇帝半点希望都不给她们留。
四年时间里,皇帝从没有因儿女情长踏足过后宫,去后宫基本就是因为小太子。
嫔妃们要想见他,要么有正经事请求通报,要么就只能是在中秋、除夕这样的家宴上。而哪怕是家宴,想要主动和皇帝说句话,也只能是个短句祝福,半点不带情谊。
名义上她们都是他的妃子,但实际上,她们不仅见不到皇帝,月俸和位份都与作出的功劳挂钩。虽然没人会苛刻她们,但深锁宫廷的寂寞能将人逼疯。
《储秀报》的主编裘温雅,靠孜孜不倦的卷,卷上嫔位了,已有资格做一宫之主。
她很拼,也相当聪明。
甚至,她是有些感谢皇帝的€€€€她们从不在皇帝眼里,皇帝没给人幻想,却给了她们务实做事就能活出人样的希望。
她不敢过多揣测圣意,但这些年她过手过那么多文章,也能模糊体会到陛下的意思。
她隐隐感觉,皇帝,是想要一些女子站出来作表率的。
既然如此,那她与后宫的诸位妹妹们,为什么不可以伸手够一够这根橄榄枝?
她们身居后宫,在天下人看来是最不该抛头露面的。
但裘温雅有种直觉与自信€€€€皇帝不仅希望看到她们走出去,还希望她们能用宫妃的身份光明正大地在宫外活动。
而且,对于外界来说,宫妃的身份,让她们背靠皇城的同时,天然自带焦点,一举一动吸引全天下的目光。
抱着这样的想法,裘温雅第一时间将《储秀报》申请为私人报刊。
然后,很快被通过了!
还极快的划分了处院子给她们做报社用!
以及,裘温雅还得到了一笔来自皇帝的不菲赏银。
临近新年,京中最大的一个热闹来自《储秀报》,最新的报刊上明确宣布她们搬家了,从宫内搬出宫外,独立成刊了。
这意味着发布《储秀报》的报社,脱离了朝廷体系,成为了私人报社。
这件报社出宫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明月报社’的牌匾挂上大门,并同时开放民间征稿,欢迎投递。
一时间,百姓哗然,舆论沸腾。
这《储秀报》出现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过这是帝王后宫储秀宫出的报纸,所以才冠以这个名字。
但人们多数都以为这是用了这个名字而已,但其实背后忙碌的仍旧是有文采的内臣、前朝大臣等等,就比如那报宣司下的编辑司一般。
谁能想到居然从头至尾都是宫妃在忙碌!
明月报社的地址就在内城皇城西,夹在皇宫和刑部之间,也算是热闹地方了。不少百姓能够看到宫妃们早出晚归,跟随晨钟暮鼓上下班。
她们大大方方来去,从不遮掩自己。
直到《储秀报》仍正常发售,不少人才开始相信偌大的明月报社是由这群宫妃和一些内廷宫人撑起的。
一些迂腐派当即立不住脚了,开始扒拉典故扯礼教,跳脚高呼。
“从古直今就没有宫妃出宫谋事一说,这等礼乐崩坏之举,恳请陛下下旨遏制!”
早朝上,出声的正是礼部的一个堂主事,此人姓王,向来没什么存在感,但今天却突然跳了出来,引得不少认识他的人纷纷诧异。
这人不是一向佛的很,崇尚清静无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