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今陛下手下的武将能臣虽不算少,但对于整个朝堂来说,缺口很大。三分之二都是复启的前朝留臣。

整个朝廷可以说是草创,最上层的结构只有皇帝+内阁,接着就是六部。六部虽说直属皇帝,但其中最初就追随皇帝的人同样少。

京城尚如此,何况地方了。

如今支撑起地方正常运转的。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各地小吏,仍旧多为清洗后还算能用的前朝官员。

在地方,一个小吏能世代传承,这自然会形成大小不同、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

细化行政区,不费一兵一卒便瓦解了地方势力,给他们找了新的争夺由头。

偏还定了个‘代理县令’名头,并非一劳永逸。对方行事起来怕是会拘谨不少。反之,他们则会方便不少。

地方有了更细致的划分,自然也让底下臣子有了更多机会。

天子脚下人人向往之,但注定这盛京不可能留下那么多人。地方划分细致起来,需要派出的人员自然也多了起来。

在温宏文看来,先前主公是位不折不扣的雄主;如今的陛下更是没让他失望,朝堂上只露出冰山一角,背后却是走一步算百步。

安临琛抬头便看见一个粉色的气泡,里面的字体布灵布灵的闪光:“陛下英明,陛下威武~!”

安临琛:“……”

这粉色的少女心泡泡配着一个发须皆白的老人家实在伤眼。

他索性将视线转向另外两位大臣。

戚宣一向以温宏文为首,今日陛下和温宏文相谈甚欢就让他内心平定下来,对自己接下来的提议有了一定的底气。

如今见帝王的目光转了过来,他组织了下语言就非常流畅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思:“陛下,如今天下初定。人民需要修生养息,但前朝赋税严苛、杂税更是数不胜数,民怨沸腾。如今天下归心,正是重新规制政策、税收的好时候。”

安临琛点头,示意他继续讲。

心里倒是对这些心腹大臣有了一些初始印象。

只能说,不愧是皇帝的得力干将,‘帝心似我心’这点做的非常到位。同时,文人特质也能明显,表达一个意思时能九转十八弯。

不过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员,至少如今的他们目光清正长远、为国为民。

安临琛:“戚卿有何良策?说来听听。”

戚宣眼神明亮,声音都带上了丝喜色:“臣欲效仿唐朝均田制,但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革,人口和田地绑定、流民自然会大大减少……”

戚宣这人文采飞扬,诉说自己观点时候喜欢引经据典,越讲越是亢奋,流畅非常。

安临琛开始在对方的掉书袋声中开始走神。

戚爱卿说得好像都很有道理啊,只是他怎么越来越嚼文嚼字了。小云也不给他翻译成大白话。另外自古以来变法者好下场的少啊。戚爱卿好勇……

……

在戚宣的抑扬顿挫中,安临琛开始努力思考自己还有印象的土地制度。

想了半天,只能想到一个现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留出需要上缴的数量,剩下的产出全部都是自家的。

这是他历史老师、政治老师都会敲着书喊‘这是一定要考的,给记牢了’的东西。

土地政策是国之根本,戚宣果然真的好勇啊。

安临琛面上作出一份认真听讲的样子,内心则飞快开始将自己还记得的信息整合出来。

*

戚宣说了好一会儿,说得口干舌燥。一直没被打断喝止、也没听到赞同表扬。他停了下来,小心翼翼的瞄了眼帝王:“陛下以为何?”

安临琛根本没听进去:“爱卿说得很好,可否有具体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