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长公主想找机会同景元帝说些什么的时候,众人都已经在太监的唱礼声中起身。她看了看这个场面, 若在这个时候再让江逸过来自己身边反而更加惹眼, 只能将错就错, 笑着对江逸点了点头。
她并不知道景元帝还有更夸张的想法, 他当时同李兴说的是把江逸直接安排在他下首, 也就是现在太子这个位子。
但在李兴的劝说下, 考虑到这样做可能引起众人对太子的无端猜测,景元帝最后还是只给江逸排在了皇子座位的中间, 紧挨着太子而坐。
所以在景元帝眼中自己这个做法并无不妥,反而已经退让了许多。
江逸不知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也没心思思考这么多, 他一个好好的假期就这样被毁了,心情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管是皇帝的开场白还是后面的那些仪式, 他都是心不在焉地跟着众人该行礼行礼,该举杯举杯,完全没有走心。
好不容易等到上菜,江逸这时已经饿坏了。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不住饿,所以也不管众人都要在皇帝面前图表现,各种祝酒和谢主隆恩, 只一心一意吃着自己桌上的那两道菜。
太子见他吃得着急, 不时提醒他慢一点。
“太子哥哥,这菜就要在刚端上来热乎的时候吃, 再等一会儿就剩下一股冷香味,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好吃了。”
江逸吃得快一方面是饿,一方面也如他所说,是觉得菜冷了不好吃。
太子知道他在吃食上一向挑剔,于是唤来身边的小太监嘱咐道:“你去后面取个炉子来。”
这是要放在旁边给江逸温菜。
江逸听后忙摆手,“太子哥哥,不用了,我吃得快,用不着。”
宫宴的菜每次都只上两道,吃得差不多就撤下去再上别的,每道菜分量也不多,他几口就能吃完,根本用不上炉子温菜。
太子见他桌上当真吃得干净,便挥退了小太监,又让人把自己桌上未动过筷的菜端到了江逸桌上。
江逸在东宫与太子一块儿用餐的时候不少,对于太子这自然的行为,两人都没觉得有何不妥,江逸只朝太子笑笑就欣然接受夹菜吃了起来。
今日江逸坐的位子本就打眼,他跟太子讲话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偷偷关注。众人虽知道江逸在宫中受宠,但没想到他在太子面前是这种做派,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惊讶。
太子从小受储君教育,对待其余的皇子勉励有余关爱不足,跟弟弟们并不算亲近。
平日里众皇子对太子也是视为储君多过兄长,又敬又畏,江逸却可以在东宫如在自己府里一般自由自在,很难说四皇子与江逸的不对付与此没有关系。
两人在下面交头接耳又把菜传来传去,一直注意着江逸的景元帝当然不会看不见。
他只答应长公主不在公开说出江逸的身世,并没有答应过她仍然按以前舅舅对外甥的方式来对江逸,所以当着众人的面一点也不避讳对江逸的关心。
“逸儿可是未吃饱?若有想吃的只管交代御膳房的人。”
江逸以前做这种事只会被斥责太过娇气,不懂礼数,一时没反应过来景元帝问这话是不是讽刺。
他愣了一下,抬头看见笑容满面的景元帝,想来应该不是在怪他,便规规矩矩地站起身来感谢了皇帝舅舅的关心。
旁边的四皇子见到这一幕,又不服气地哼了一声。
景元帝的问话就像一个信号,向众人展示了他对江逸的关爱。让一晚上都对着江逸看不顺眼的英国公府的荣惠公主和其孙范思贤的表情有所收敛。
江逸小时候在宫中也是很招景元帝喜欢,不过后来大了便没有了特殊对待,其他人只会觉得江逸不知道何时又讨了皇帝的欢心,唯有皇后和年长二皇子三皇子心里有不同的想法。
江逸对众人投来的各种目光视若无睹,只专注于自己眼前的饭食,吃饱喝足后更是心无旁骛地欣赏起了太乐署乐工和舞姬们的表演。
就当是来看中秋晚会了吧,这种国家级别的表演可不多见,感叹自己逝去的假期,他只好这么想了。
宫中的乐工和舞姬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又日日勤勉练习,江逸虽然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欣赏水平还是在的,看得同样津津有味。
尤其是在见到他喜欢的乐师演奏的时候,还不忘叫太子一同听,“太子哥哥,你看,这就是我上回在巡音阁见到的那名乐师。”
“你上回就是因为他与四弟争吵起来?”太子也记起了那次的事。
“哪里是我要争吵,明明是他故意的。就因为是我先夸赞的,他就非要指鹿为马说另一名乐师好。”江逸哼了一声,对四皇子的眼光表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