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家都说,好在这一家子当中还有一个明白人,那就是国公府世子江慎。

江逸这个兄长跟他一样,在京城也是名声籍甚,只不过江逸那是恶名在外,江慎却是年少风流,才名远扬。

一岁能言,三岁会诗,不到十五岁下场科举就一举夺魁,哪怕再对权贵子弟有偏见的翰林院老古板,也不得不称赞他一句“江家大郎有惊才绝艳之姿”。

虽然有位天资聪颖的兄长,但对江逸影响不大,他的父母从不会因为兄长的优秀对他有过多的要求。

江逸更是为了避免被冠上神童的称号,坚决不出风头,硬生生坚持做“文盲”到了六岁才接受开蒙。

上学后他又开始每天跟夫子斗智斗勇,多一个汉字不认,多一个大字不描,最简单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足足学了两年,教他的夫子都被气走了好几个。

毫不意外,就他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势头,学了六年到现在还是一□□爬一样的大字。

江逸对此不以为意,他又不打算去考科举,将来自有勋贵子弟的路子可走,何必学这些掉书袋的四书五经,学到头都要大了呢。

小学生主打的就应该是一个快乐教学。

可偏偏他那位兄长不这么想,江慎自己年少有为也就罢了,非要督促江逸也努力上进。

自打江逸搬出了母亲的院子,身为哥哥的江慎就开始接管他的教育,不光每天布置作业,每到休沐之日更是亲自教导。

人在家中坐,课业从天上来的江逸恨不能摇着他哥的肩膀大声问:你独自美丽不好吗?

兄长的期望明显与江逸对自己的定位背道而驰。

江逸不是没想方设法逃避学习过,可偏偏对方不仅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搬出爹娘来都没有用,而且不论是体力还是智力,他都是拍马也赶不上,这让他的反抗屡次无疾而终。

这正是江逸不喜这个兄长的原因。

为此,他没少在顾子穆面前抱怨过。不过这种事在其他人看来丝毫不觉得有不妥,任谁听了这事都要赞一声好一对兄友弟恭的好兄弟。

江逸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2章

正当江逸因为想起大哥的所作所为而心情不佳的时候,顾子穆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逸哥儿,瑾和哥哥今日休沐,怎么你还有空出来玩耍?”

他这话问到了江逸的痛处,被他瞪了一眼。

顾子穆立即明了,“哦,必是瑾和哥哥不在府里,你才能得了闲。难不成又是衙门有事?”

“哼,谁管他去哪里有什么事,反正只要别管我就行了!”

江逸巴不得他哥天天出公差或是呼朋唤友出去玩,这样就没可能一到休沐就逮着他按头学习了。

他江慎要这么喜欢教人读书,怎么不去国子监做博士?那有的是学生乐意听他这个状元郎教导!

“瑾和哥哥这样才学的人教导你还不愿,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呢。”顾子穆认为他这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得了吧,这福气给你要去,我是不想要的。”

言罢又心有不甘地向顾子穆抱怨:“你说说他,平时在家尽压着我读书,这回去城郊玩倒不带我了,敢情就他知道出去消愁解闷是吧?”

顾子穆很难站到他这边,“你平日里可没少推脱逃学,哪一天对你来说不是想休息就休息。”

“你到底是谁的朋友?怎么尽帮他说话?”江逸不满道。

“我自然是帮你。”顾子穆笑着讨好地夹了一把菜放他碗里,但也没忘替江慎说话,“不过瑾和哥哥做什么自有他的道理,他总不会做错。”

果然,到哪都是看脸的世界,这些人对江慎的信任堪称盲目。江逸感到要对抗他哥简直就是要对抗全世界。

从顾子穆的言谈中可见他对江慎的景仰之情,这也是京城大多数世家子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