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摊的生意也没到一拥而上的程度,这是消费习惯导致的结果。
沈宴通过面摊“赚大钱”的意图,估计得日积月累了。
想了想,佣兵之城的人连面条是什么都不知道,他都能开张有了生意,这不,陆陆续续总有人来消费,加上桌子也就两张,也接待不了更多食客。
这么想,似乎就满足了。
再则,吃过他们面的人,难道还能觉得那麦饼更好吃?
就算消费习惯的原因,让他们不会每天都在外面买东西吃,但隔三岔五的怎么也得想到他们面条的味道,成为回头客,隔一段时间来解解馋的概率很大。
就当是初期积累客户和做口碑吧。
等名声传出去,以后生意就好了。
他们这位置好,人口流动大,相信城门口有家面摊的消息很快就能在佣兵之城流传起来。
做饮食生意嘛,靠的可不就是口口相传。
以后面摊的生意估计得固定在这个位置了,毕竟老是换位置,别人想吃面还未必找得到。
这里其实十分不错,还有几棵大树遮荫。
赵阔倒是特别满足,脸上的表情都愉悦了不少,他比沈宴更清楚佣兵之城做生意的情况,比如城里的麦饼摊,半天都卖不出一个麦饼。
他们这才开始,就“络绎不绝”地有生意上门。
络绎不绝,赵阔和沈宴的理解是有差别的。
赵阔正在那里将收到的铜鸠鸠抛在指尖玩,散发着铜泽的铜币,美妙极了。
沈宴:“……”
嘿,这守财奴,原形毕露了吧。
沈宴也跑了过去:“我们的桌凳得加多一些。”
赵阔认同的点点头,看到有人不愿意拼桌而选择离开,肉疼得很。
太阳逐渐升起,天气的炎热让外出的佣兵的消费欲降低。
抽空,董大婶给蝗崽他们也下了面。
几个孩子捧着老大的碗,吃得贼开心,比蝗崽小的孩子明明只吃得了半碗,非得捧个脑袋大的碗,吃起来更香一般。
这时,赵阔看了看情况,对留守的几个佣兵吩咐了一声,让注意情况,好不容易赚到的钱可别被不长眼的人抢了。
然后对沈宴道:“带你去一个地方。”
沈宴看着手里拿着工艺品盒子的赵阔,心道,这是要去哪里,还得带上工艺品?
第11章 污染物
沈宴他们的目的地是上城区。
路有些远,赵阔带着沈宴上了一辆脱漆的公共通勤车,一股子金属的腥味,跟要散架了一样,颇有一些维多利亚工业革命初期的感觉。
一个铜鸠鸠的通勤费,和城市公交有些类似。
不同的是,开车的佣兵时而下车买个麦饼,时而和路边的大婶粗俗的闲聊几句。
走走停停,任性。
沈宴颇为新奇,他来佣兵之城已经好些天了,不再是一开始一无所知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