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比如,y区的电影以现实题材为主闻名世界,每年都产出批判财阀的佳作,然而仔细一看,他们的电影也就反映与揭露,拍的再精彩也是停留在这里,他们既不能继续想下去,也不能继续拍下去。财阀允许他们批判,却不允许他们行动。”

全球范围内影视文艺的低迷,正是因为“环境”的层层受阻。

思想被限制,想象被限制。

因此,周疑说:“《邱生自传》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作品,在我看来,舟导,你的想法突破了当今的文艺限制,实在是太厉害了,太迷人了。”

听到前面的时候,众人还想说评价的不错,但是后面那一句纯属多余吧。

导演席上其他三人都给整出一身鸡皮疙瘩了。

这家伙到底是太过真诚还是根本就是个旁若无人的变态。

而舟黎回答道:“你不要搞错了,突破时代的是邱生,不是我。”

周疑又是一怔,睁大了眼睛。

“舟导……你真不可思议。”

舟黎:“导演能做的很有限,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会主持人终于反应过来,结束了这个环节。

其实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是不错的,可惜遇到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周疑。

这个人说的话时常让主持人招架不住,其他人听了,包括导演、演员在内,都比较难回应。而这也是一种抓马,对《导演卡特》来说,是不错的剪辑桥段。如果说其他人或多或少会因为看空气而斟酌话语,选择委婉的表达,那么周疑这个人就是完全不看空气,有话直说,不会考虑给你留什么情面。

某种意义上,他算是一种罕见的“天然”景观。因为,现实中比较少出现这种人,或者说,要是出现,必会早早地被社会教做人,学会收敛、委婉,被迫从低情商发展高情商。不知道是因为军阀给他的过保护,还是他这个人生来就是这样。

看到这里,唐安不得不说,这周疑就是活生生的抓马人。

好在,他很快就进入了倦怠模式,之后就没有怎么说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流程往下推,又到了抽题材的时间。

舟导作为上一期的第一名,自然是第一个抽的。

这时,周疑抬起视线,又恢复了兴趣。

而周礼看着手上的题材,沉默了几秒,才将纸面给众人看。

众人瞪大眼睛,那竟是教育题材?!

这个题材不算少见,也不算多见,上个世纪的电影史上有好几个教育题材的佳作,但是这个世纪开始以来,倒是不常见这个题材的电影佳作。

具体原因是什么?突然这么一问,他们也一时半会想不出个所以然。

只是单纯地不怎么关心教育了?好像也有这部份原因。

威廉的感受可能更多一点。

该怎么说呢,与其说教育题材拍少了,不如说那些正儿八经的题材都拍少了,就全球影视圈而言,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前面的佳作太多了,几乎是难以跨越的高峰,而导致一些人望而却步,放弃故事而追求起了其他东西,比如形式、比如思想、比如先锋的各种东西。

打个比方说,前一届奥美卡最佳电影拍的是什么故事呢,是关于三个人的婚姻。

且不谈这个电影拍的好不好,这个题材的切入点着实是比较……少见的。

而对于部分群体来说,这就是先锋的思想电影,思想性优于故事性,言外之意是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故事。

实话说,威廉自己这几年也喜欢研究这类电影,但是到了《导演卡特》,他又重新意识到了什么思想不思想,故事才重要。人来电影院是干什么?是看故事,不是要知道你有什么思想,这重要吗?

相对来说,教育题材是比较重故事的题材吧?

从这方面来看,舟导这次抽的教育题材,不能说好拍,也不能说难拍,只能说中规中矩,运气一般般。

台上台下的反应都不太大,有人还说舟导的运气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