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全能小夫郎 鹿绒 3248 字 4个月前

雪停之后, 久违的太阳持续照射着琉璃瓦上的残雪,将偌大的皇城照的一片灿烂光华。

“端王”殿下入宫看望太皇太后老人家,却在宫中罹患急病猝然薨逝,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伤让原就衰弱无力的太皇太后一病不起,半白的发一夜覆满霜雪, 连神智也不复清明。

换句话说, 太皇太后又老又病,还疯了。

她若不疯, 宋洛臻决不能容她这样死性不改的人继续兴风作浪,但大殷朝以孝道治天下, 宋洛臻真对太皇太后下手,难免授人把柄,惹得谏官唠叨。

她恰到好处的缠绵病榻下不了床,一睁眼便说胡话, 反倒给这段畸形的祖孙关系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端王”的葬礼办得极尽哀荣, 虽因皇城内道观一场大火,将“端王”的面孔烧的面目全非、无法分辨,但皇帝亲自为“端王”扶灵, 将“端王”灵柩送入皇陵、随葬先帝英宗,也让围观的人群们感慨皇家也有真情,皇帝和“端王”真是兄弟情深。

宋洛臻面无表情地看着黝黑的阴沉木棺椁消失在墓道深处,跟随他近二十载的端王名号也被深埋进了地底。

因这尴尬的身份,他曾生活在浓稠、邪恶的黑暗里。身边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宫闱阴谋, 每一个窥视他的目光都居心叵测, 他幼年丧父、没有母亲, 皇族玉谍上的宗亲数量浩浩荡荡, 而他却没有亲人兄弟。

他的双眼已习惯了远离太阳, 习惯了身体带毒,习惯了残毒肆虐时骨缝深处透出的痛,而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先帝下葬时,宋洛臻随行送葬,曾在陵寝外种下一棵梧桐树,如今虽是冬日,他也看到叶片凋零的树干茁壮阔大,可想而知春日来临的枝繁叶茂。

而梧桐树下,送葬划分男女的步障尽头,站着一个素服圆髻、满头银器的贵妇人。

贤庆大长公主是宋洛臻和故去的宋司明的姑姑。在宋洛臻的印象中,她并不倨傲天真,天生擅长审时度势,将英宗和宋司明都敷衍得很好。

还没等内宦提醒,听见脚步声的贤庆大长公主扭身拜倒,宋洛臻趋前一步将她搀起。

“姑姑,何必多礼。”

贤庆大长公主眼底满是张惶,腻白的脂粉挡不住她苍白的面色。

安国公世子邱津安是她看中的人选,原以为会是女儿富阳县主的佳婿。贤庆大长公主没想到,时政瞬息万变,那覆雨翻云手顷刻间已经将她熟悉的一切都颠倒。

安国公被查出曾里通北狄间谍,收取北狄人的大量珠宝财物,协助设局构陷原宰相温之航。

皇帝震怒,将此事交付监察司彻查,那曹吉祥的手段、岂是安国公这样世代公卿的人家应付得了的?除里通外地、构陷同僚的罪名外、卖官鬻爵、草菅人命等重罪一并暴露。

尤其是草菅人命这一项,竟和太皇太后、已故去的太后扯上关联。

原来太后亲族郭氏,这一代出了个纨绔霸王,和一个外地富商在勾栏里抢花魁,竟纵家奴将那人活活打死。富商家眷在外地,辗转到京城鸣冤告状,当时办案的是安国公的门生,此人在曹吉祥面前亲口承认,安国公告诉他,郭家愿意赔三千两银子,把动手的家奴杀了替苦主出气,这事儿到此为止。

事情败露、数罪并罚。安国公和郭家纨绔被判斩刑,世子邱津安多番从旁协助,罪不可恕,被打了五十大板后发配西南郡。邱府和郭府都被抄家。

皇帝顾念安国公先祖曾跟着开国皇帝出生入死,从安国公的幼子中选了一个留在京郊,给他保留了一处庄子,让邱家血脉不至断绝。

贤庆大长公主将一切看在眼里,在公主府中度日如年,如寒冬腊月饮冰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她猜到端王和皇帝来了个李代桃僵,如今满朝文武都装睁眼瞎子,宋洛臻的皇位已然坐稳,知道又能如何。宋洛臻一换位,横亘几十年的北狄之乱在他手里迎刃而解,她一介女流再擅后宅谋略,也撼动他不得。

她还听说端王停灵时,北狄王阿史那都身体康复,复又自请入朝,口口声声以臣子自许,并定下每三年入京一次,为皇帝贺寿的面君规矩。

闻得此言,皇帝如冰似月的面上泛起笑容,竟于群臣面前,将他的生辰日子说了出来。

那绝非宋司明的生辰,而是他宋洛臻的。

满朝文武连带谏官和史官都和哑了一般。

贤庆大长公主生怕自己作为郭太皇太后的亲女、英宗极重视的姐姐,将成为皇帝第二波打击对象,等皇帝出来的这几刻钟,她不肯避风入轿、也不肯用围障暖炉取暖,只盼苦肉计能勾起皇帝一点子骨肉亲情。

皇帝亲手搀她起来,真让贤庆大长公主受宠若惊。

宋洛臻其实早知贤庆大长公主的来意,他这位姑姑从不是事件主谋,但从旁协助的活儿也绝没少干。

让他宽容的唯一原因,自然是温玉白和他提过,富阳县主和他化解了罅隙,关系和睦起来。

能够尽快找到温承允,让兄弟俩团圆,也多亏了富阳县主悄悄使人报信。

皇帝和贤庆大长公主聊了两句,态度竟是和颜悦色的,这让贤庆大长公主的一颗心悠悠的落下,萌生出僭越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