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清江镇附近有好几家官家盐矿,往来的客商都会想方设法的去买些高价的官盐,再领上盐引,再一路往北去做生意。北境从秋季便大雪纷飞,冰封千里,苦寒之境极需盐巴、茶叶等必需品。

林之航这趟出门,自然是希望一番历练后,获利丰厚,在爹和兄弟们面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小李管事私下提醒林之航,这盐巴生意若想获得利润,其实诀窍不少。

外头官盐售价五十文一罐,而盐商进官盐的进价其实并不便宜,少则四十文一罐,多则四十五一罐,辛苦一趟往返千里,若老老实实贩盐,连路上的损耗都回不来。

是以很多盐商会进价格便宜许多的私盐,和官盐掺在一起售卖。

只是运盐的路上关卡重重,就需要和实际盐量相等的盐引文书,才能一路畅通无阻。

林之航逗留多日,便是想打通关节,弄到足够数量的盐引。

这生意一旦打通获利颇丰,只是林家的关系大多并不在清江镇,他兄弟们私下有些手段,只是和林之航也不是一母同胞,自然不会帮他。

他一个年轻人没什么门路,想去拜访的人家,因无人引荐,几番送上拜帖和礼物,都被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

林之航每天坐在客栈上房里发愁,隔了许多日子,才终于打探到消息,原来负责盐院的章南彦大人的亲弟弟章南铭,在县城书院里教书。

幸好弘文书院的大门不难进,林之航跑了好几趟,先以厚礼相赠,邀请章南铭吃饭的地方也是白鹤居这样的一流酒楼。

没想到章南铭板着脸一口回绝,说他没兴趣赴这等酒肉宴席。

最后没辙,他买通了弘文书院的门房,送了上等的美酒、腊肉和几封布匹,门房才掏心掏肺的指点他:“章先生曾在朝中担任大官,因清正廉洁,仕途一直不顺,被弹劾后他一怒辞官,无处可去。咱们书院的院长仰慕他的才华,敬佩他的高洁为人,这才把他请来教书。”

“你若想请章先生吃饭,不可请超过十文钱的,太贵重的佳肴宴请,他认为是贿赂,绝不会去的!”

第三十三章

请客不能超过十文钱?这简直比请一次客超过一百两银子还难!

毕竟林之航出身富贵,身边一众狐朋狗友里头,擅玩乐的人并不少。

他犯难了好几日,直到听说了龙回头。

没想到进了店另有惊喜,华丽而威猛的龙头前方,高高的炉台后头,站着雪白娇嫩的年轻店主,刚嫁人的夫郎浑身上下透着被宠爱过的娇媚,说话时眼睛亮亮的,像擎着两汪眼泪。

林之航看呆了,心里头暗暗开始理解曹操。

宋时安用黑漆盘端了粉、面和饭过来。

章南铭清癯的厌世脸在看到土豆粉时微微一怔。

因蛟龙雕得活灵活现,宋时安找孙叔那位朋友又买了一批木质碗碟,底部和碗沿雕出四时花卉。

近乎于黑的原木色泽,绽放几多桃花,汤汁里卧着粗白的土豆粉,中间点开了艳红的辣子红油,一勺香油,花生碎,白芝麻,和翠绿的香菜。

另一只海棠碗里装着辣炒大肠,炒上色的大肠香喷喷的,点缀着青红辣椒丝。

“我平生没见过这种粉。”章南铭说。

宋时安语气隐隐透着骄傲,“整个清江镇,甚至越州城,您再也找不出第二家卖土豆粉的店,这是本店特色呢!”

如今市面上也有粉和面卖,是用大米磨成粉压制而成,通常做的味儿清浅,粉细软的很,一嚼便烂,较为适合老年人吃。

土豆都是前几年刚从番邦传进来的,因这东西根浅,不伤土,可以在田里间或着种下去,不需多费心思栽培,一年能收两三季的土豆,大江南北便迅速的传开了。

只是吃法还很简陋,吃不起白米饭的人家,把土豆蒸熟了当饭,或者炖肉的时候放几个进去,让炖肉锅子显得内容丰富些。

宋时安前阵子在端午集市上看见有人担着大筐子的土豆卖,价钱不贵,这东西又能放很久,便买了一筐,琢磨做酸辣土豆粉吃,小小一碗,又辣又酸又开胃,最适合夏天吃。

至于做法也很简便。市面上已经有成品的面条卖,宋时安曾经依葫芦画瓢,找孙叔定做过类似制作面条的工具,方便用来制作热干面。

那是个圆形的木筒子,凿满了小小的圆孔,把一整团和好了碱水的面团放进去,再用一根木棒子施加压力,无数面条便从小圆孔压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