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心里两

股念头在打架,一个让他把匣子送去就赶紧离开,从此不再相见。

一个让他去好好问清楚事情缘由,怎么能听信别人一面之词。

他心情复杂地等到入夜,照旧按着原本的路线去了。

简寻停在了窗棂边,心里想着怎么能和修云断了联系,手却很实诚地往窗棂探去。

雅间内红烛燃着,细微的说话声响在里面。

“管大人自重……这件事以后不要再提了。”修云略带恼意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简寻原本要敲窗户的手猛然僵住了,手掌紧紧攥成了拳头。

€€€€房间里还有外人在。

第10章

时间倒退回半天之前。

和简寻的一夜未眠相比,修云倒是直接睡到了正午。

用过午膳之后,沈三就把修云要的南巡记档抬进了屋子里,整整一箱书卷,打开箱子时还隐约能闻到些新鲜墨迹的味道。

果然是刚刚抄录不久的东西。

沈三把记档从箱子里拿出来,在桌上按照时间顺序摆开。

修云大致扫了一眼,记档是从新隆二年四月开始,到新隆三年一月止。

嘉兴帝新隆元年登基,于次年亲自南巡,从京都到江城,沿着大启南疆走了一遍,到新隆二年十一月回到国都。

由于嘉兴帝在南巡时体察民情,见到了不少民生疾苦,回到国都之后颁布了许多相关政令,记档也就跟着写到了政令实施的新隆三年一月。

但那也已经是嘉兴帝登基二十一年来少有的利民政策,此后的类似政令少之又少,嘉兴帝在为君之道上,不能说毫无建树,只能说无所作为。

嘉兴帝在用人上很保守,朝堂上尽是些元老,新人也都一股子古板守旧的风气,在政策上没什么长进。

可保守也意味着稳定,至少在新隆的年号内,大启虽有小灾小难,但并无大患,百姓对嘉兴帝算不上极力拥戴,也不至于叫他昏君。

不过如果按照原书中的故事脉络走下去,派太子宁远南巡,是嘉兴帝为君几十载做过的第一件糊涂事。

太子在南巡路上的诸多行径,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沿途流言四起,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龙椅上的嘉兴帝淹死。

可古怪的是,直到书中太子遇刺身亡之前,嘉兴帝都未因南巡一事对太子进行惩处。

甚至在太子死后,嘉兴帝怒火攻心,大病一场,病中命人彻查太子死因,彻查未果之后,凌迟处死了所有与之相关的人。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南巡队伍里的所有人抄家、流放、诛九族,死得七七八八,只为了告慰先太子在天之灵。

嘉兴帝对这个儿子的态度实在有些暧昧,很难说究竟看不看中,明知道护卫营里都是眼线却置之不理,明知道太子没有大才却要让太子代自己南巡,但在太子如此无能的情况下,对朝堂上废太子的风浪置若罔闻。

事出反常必有妖。

修云看着眼前的一排书卷,眼中兴味盎然。

修云一直记得,自己是穿进了一本书里,只不过时间点比原书主线故事要早了许多,书中和原主有关的笔墨也很少。

从“云公子”作为第一个差异点出现之后,他就知道,原书中关于太子宁远的只言片语下,还隐藏着许多秘密。

这无聊的日子有这点乐子打发时间也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