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那些名士不好操控,圣至亲王最终选择了世家大儒。

世家们也乐意接这个橄榄枝,毕竟有时候世家大族比王朝存在时间还要久,他们很乐意搏一个从龙之功。

再加上傅西辞太能干,世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影响社会进度和统治的存在。

只要是个皇帝都会将世家作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世家同圣至亲王合作,而不支持傅西辞,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傅西辞有本事消灭世家。

哪怕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可能去支持傅西辞。

甚至有一句俗语叫做“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单这句就足够证明这种百年家族的底蕴以及他们的凝聚力。

毕竟血缘关系是比任何关系都要靠谱的一种凝结方式,更别说世家加大儒,效果翻倍。

有些大儒以微末之身创立者学说,然后来往传播学术思想得到拥护。

有的则是世家培养出的大儒,或者世家子弟派人去大儒处学习,成为对方的弟子,将对方的学术垄断。

渐渐的知识也会变成一种特权,接着就形成了如今傅西辞统治下世家大儒的局面。

那些大儒们都想推崇自己的学说成为国学,傅西辞之所以不接受,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本就是世家,再用世家庄学说当国学,那么整个朝廷是傅西辞的还是该世家的?

现如今以彰求贺为首的世家把控着造纸术,除此以外还垄断了知识。

哪怕有科举也没办法,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下,寒门子弟很难通过科技这条路走上仕途。

即便杀出重围千辛万苦终于登进士,他就会发现整个朝廷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那些世家们早早因为蒙荫进入仕途,如鱼得水。

或者是因为家族垄断知识,水平比寒门高出一大截。

更要命的是世家往往会形成学阀,也就是用不同的学说、不同的学识还形成一种学术势力。

朝堂上的争端多种多样,有文武之争,文臣和武臣之间的冲突。

也有党派之争,是指两个不同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不休。

还有一种争端,那就是思想之争。因为信奉着不同的学说,比如改革还是保守,比如学的是法家还是儒家?都会因此而报团。

为了不让寒门子弟真正的进入自己这个阶级,世家门掌控制造纸、书店和学堂等。

其实他们也不用特意的去做什么,只要默默的将教育成本上升,垄断所学内容,比如在书上做手脚,不添加标点符号等等,就能将寒门子弟玩得团团转。

宋司鸾在解决“罪己诏”这件事情的时候,别想着要将阶级固化,知识垄断和科举形同虚设的局面动上一动。

要知道傅西辞很早之前就已经拿到了造纸术的革新,很快就能把纸的价格降下来。

甚至还从穿越者那里学会了活字印刷,以及一系列新的思想概念。

之所以按下不动,一是因为还差个契机,如今“罪己诏”就是这个契机。

二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要找到的这个人必须学识不属于任何一个世家,同时还不能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有过多牵扯。

光是这两点就很难办到了,因为一般学职高的肯定有师门传承,所从事的学说。

这样就会同其他读书人有了牵扯,无论学的是哪一门学说都会有所偏向。

宋司鸾开了一家“新闻社”,在古代人看来就是个书庄。

当然宋司鸾并没有一开始就将所有的流言蜚语弄成话本子进行售卖,这个小世界的百姓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太难。

所以能识趣文断字的并不多,如果一开始就用文字传播很吃亏。

但这并不妨碍宋司鸾出售便宜的笔墨纸砚,甚至还有世家的宝贝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