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御史给了他一个大白眼:“行了,拉倒吧,满京城谁不知道,勇毅侯世子本来订的是你的嫡女,前儿你家夫人没了,你和你那个小妾就把订婚的换成了你家庶女!连嫡长子都被你找借口扔到庄子上去了。你想以庶代嫡,让庶子庶子一脉代替嫡子嫡女一脉的打算,就是几百里地外的人都知道啦。”
“就算是叮嘱女婿,多带点下人在身边,岂不是很威严!更有震摄作用!你家小妾和勇毅世子见面的时候,可是把下人都遣走了!!一个也没留!”承恩侯道。
“谁家叮嘱女婿,鬼鬼祟祟地到茶馆里找个包间叮嘱的,都是在自己家里,再不济,也要找个公开的场合,没听说过到茶馆里开房间孤男寡女叮嘱女婿的。”李国公也道。
“你家小妾和勇毅侯世子被人撞见的时候,可是一脸春情呢。”郑国公也道。他家小孙子也是纨绔之一,在这事上,他得努力了。
“坊间早就有传闻,你家小妾和勇毅侯世子早有一腿,两人为了能经常相见,这才把你的嫡女换成了小妾的亲生女儿。”襄阳侯这么说就有点胡说八道了,不过,谁让他亲孙子也是这些纨绔之一呢。
“自从你家夫人没了之后人,你这个小妾就成了京城各大首饰店的常客,花钱如流水。反倒是你的嫡子嫡女,因为这个小妾管家,在自己家里也常吃不饱饭。你是怎么好意思在这儿颠倒黑白的?!”御史台的一位刘御史也出言讥讽道。
这位刘御史以前也没少参那些京溜子们,但一码说一码,在这事儿上,那些京溜子们可没错。错的就是眼前这个恬不知耻的安定侯爷!
“自己做了没脸的事,还好意思出来倒打一耙,老夫要是你,早买块豆腐撞死了!”一位赵御史也骂道。
各位大臣们象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向安定侯输出。
安定侯都懵了,他,他不就是宠了个小妾嘛,怎么,就成朝堂上的公敌啦?
“皇上,我家那个孙子,平时是顽皮了些,可也是知道是非对错的,昨天他不过就是看不过眼,这才拔刀相助的。没想到,会被安定侯如此诬蔑。臣请皇上治安定侯欺君之罪!”承恩侯直接给安定侯扣了个罪名。。
有御史直接道:“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安定侯连自己家的破事都处理不好,又有什么脸面站在朝堂之上?臣请皇上暂停安定侯的职位,让他回家处理家务。”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盯着工部侍郎的坑的可多了去了。怎么着今天也得先把这颗萝卜拔了,让他把坑腾出来再说。
这可是半个朝堂的呼声,皇上也不得不郑重对待了。
主要是,这个诉求应该没有太多的阴谋,更象是朝臣们对传统的公序良俗的一种维护。没看好多平时政见不同甚至有过节的人都站一起反对安定侯嘛。
既然这个事儿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那么可以想见,大家也都盼着这事的结果呢。
皇上也不含糊,“就依众爱卿所言,安定侯先暂停工部侍郎的职位,且回家处理家事吧。”
听到皇上的处置,安定侯€€地象个蔫了的茄子一样,强忍着悲伤,“臣遵旨。“
他也明白,这就算是皇上变相解除了他的工部侍郎之位了。
至于何时恢复?除非以后他为朝廷立下大功,否则起复就是个遥遥无期了。
得,想送陈府尹回家吃自个的安定侯,反而自己要先回家吃自个儿了。
皇上又道:“至于安定侯的小妾…”
皇上看向陈府尹,“着帝都府尹陈哲按朝廷律法判决就是。”
“臣遵旨。”陈府尹出列道。
小妾诋毁嫡子嫡女这事吧,其实好多家的后宅里,这种情况都有。不过,大家讲的是胳膊折了在袖子里,不会让外人知道了看笑话。基本上很少有闹到衙门去的。也就是民不举官不究。但朝廷律法也规定,这种情况可以判三个月到三年不等。安定侯的小妾犯的可是属于最严重的一种了,她是当街诋毁,还是当着几百人的面,值得一个顶格三年呢。
皇上想了想,又道:“朕记得,安定侯是原来的户部尚书王开王老大人的女婿吧?王老大人两个儿子,都在外任是吧?”
吏部尚书出列道,“回皇上,王老大人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安庆做知府,一个在湖南做巡抚。”
吏部尚书不禁有些暗暗叫苦,前些日子,勇毅侯和安定侯找到他,说不想让王家人进京,他和王家也没什么交情,看在两家送的厚礼的份上,也就答应了。没想到,这才没多久,就要食言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不是他没办事,是两家人自己作死啊。
皇上又问道:“做巡抚的是哪个?吏部考评如何?”
“做巡抚的是王老大人的次子王争,这几年吏部考评俱是优等。”这时候也只得如实回答了。满朝文武都盯着呢,他也不敢在这事儿上做手脚,免得让人抓住把柄。
“这样,调王争进京,暂代工部侍郎一职。吏部,三天之内拟个接任湖南巡抚的人选出来。”
皇上对曾经兢兢业业的前任户部尚书王老大人印象还不错,既然王家人也争气,索性他就送佛送到西了。相信有了外家照拂,王老大人的外孙外孙女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