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嬴政和蒙恬蒙毅没有直接上前去找县令,而是身着黔首服饰隐在人群中。

听完官府的通告,蒙恬旁边一个年轻男子撇撇嘴,小声说道:“什么治蝗小队,恐怕又是官府想出的招数要借口加税了。”

“有可能,我怎么没听说哪边有蝗灾,估计是朝廷以此为借口要调派人充役呢,表面上是组织去治蝗,实际上谁知道去干什么。”旁边一个人跟着附和。

“你们两怕是城里的吧,蝗灾是还没有,但是我们那边有好几处地里都发现蝗虫了,我看你们是还没听说呢,隔壁县有个村子都出了好几拨了,我听说已经有一户农家田里的粮食被吃的差不多了,这几日才传到咱们县来的。”一个农人打扮的中年男人原本对官府这么快就有作为是比较赞赏的,突然听到旁边两个成立的年轻人议论的声音,忍不住出口反驳道。

那两人一听这话,倒也没再说什么。旁边却又有一人开口道:“我看呐,这是上天要惩罚秦国,所以才降下灾祸,以为警示,若是轻易扑灭,以后只怕是会有更大的灾祸等着我们呢。”

此话一出,周围俱都是一阵沉默,其实这种想法已经隐约在众人心中-出现,只是因为蝗虫毕竟还未成灾,而天罚之事又非人力可当,因此没人敢直接说出来。

现在有人戳破了这一层,一时也没人敢反驳。

“我倒不觉得蝗灾是天罚。”一个少年的声音越众而出。

嬴政听到了这几人的对话,原本不打算出声,只是在听到有人将蝗灾之事往上天降灾上面引的时候,他便不得不出声了。

“秦国如今兵强马壮,若上天真要惩罚秦国,岂会允许秦国富强至此,且前几日大将军蒙骜以花甲之年出兵平叛晋阳叛乱,大胜而归,若是天要罚秦,为何我秦国还能有此胜仗。”

那人虽被一少年质问,却无话可答。

蒙毅接着嬴政的话继续说道:“对啊,而且大家应该也听说了,前段时间咸阳城中凤凰降世于章台宫中,此乃是天降祥瑞之兆,上天岂会又紧接着降下惩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09 21:19:48~2023-04-10 10:48: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时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昭奚旧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巴郡

吕不韦根据《农政全书》的部分记载所拟定的《治蝗要策》很快经由各地郡守安排了下去。尤其是往年蝗灾的多发地区, 都严格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组建起了专门的灭蝗人员,按照要策上的记载根据蝗虫习性逐一灭除。

几个已经上报出现大量蝗虫的郡县,当地的民众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政府的安排, 毕竟蝗虫过境, 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田地和农人,因此很快控制住了蝗灾。

然而在距离南郑不远,但已经出现不少蝗虫的几个县,却隐隐传出了“蚂蚱成片,秦国有难”的不详言论, 甚至出现民众阻止政府安排的人员杀灭蝗虫,任由蝗虫损害庄稼的现象,虽然由于秦国律法严苛, 这些小小的骚乱并没有成气候, 但却将一些谣言散播到了附近其他几个县。

谣言并没有传播很久,因为那些阻止政府杀灭蝗虫的农户家的庄稼很快就被蝗虫吃光了, 他们只能依靠政府发救济粮, 而当地政府存粮不够, 只好由郡长官向隔壁县调粮, 被征粮的县令虽然表面上未说什么,却很快将此地之事作为反面教材宣扬了出去,一时之间几个已经成功抑制蝗灾县的黔首们纷纷谴责起之前阻碍政府灭蝗的那些人,而“秦国有难”的谣言也随着蝗灾的成功抑制不攻自破了。

不到十日之间, 南郑县由于各处里正和黔首的细心配合, 再加上嬴政等人在各处的宣传动员, 以及夏无且和当地医者制作下发的防疫药包, 蝗虫数量迅速减少,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蝗灾, 也没有出现严重的疫病,给周边几个县做出了榜样。

南郑县令由于在中央《治蝗要策》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就积极应对预防蝗灾,还受到了郡守的嘉奖。

眼看着有几个县的农人还在等着政府的救济粮,南郑县的黔首们都十分感激嬴政几人,之前那个在田边哭泣的老人在嬴政他们离开之时还送了他们一筐鸭蛋。

一半生的,一半包裹起来的是做好的,让他们路上吃。

抱着一筐新鲜的鸭蛋,拒绝了吕不韦派来劝他们回宫的信使,嬴政几人离开了南郑,继续向着巴郡出发。

€€€€€€€€€€€€€€€€€€€€€€€€€€€€€€€€

平坦的官道上,依然是夏无且驾车,蒙毅抱着小狐狸坐在车辕,嬴政和蒙恬骑马而行,唯一不同的就是蒙恬的马背上多出了一筐鸭蛋,所以他骑得很慢。

嬴政见他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忍不住心中暗笑,原本这鸭蛋他是不打算收的,奈何那老丈万般恳求,再加上蒙恬这孩子伸手实在太快,只好带上了,幸好有一部分是已经做熟的,就让蒙恬放在自己马背上,想吃了随时可以吃。

看着蒙恬开心吃着鸭蛋的样子,嬴政心中感触良多,前世的他似乎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一个老农将自己珍贵的食物颤颤巍巍地交给你,眼中盛满了感激,没有恐惧害怕,也没有敬畏不安。

原来自己治下的黔首们是这样的,简单,却又复杂;看似无知愚蠢,却又知恩图报。

嬴政在思索中,逐渐开始理解林老师在讲古代史的时候偶尔会强调的那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