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靠近京城,热闹繁华更胜丹棱县,每日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新奇的物件比比皆是。
只是相应的,物价也比丹棱贵了许多,租金更是天价。
他们在当地打探几日,也在牙行看过几间铺面,皆因舍不得掏租金而作罢。
可这些铺子却当真紧俏,如此高的租金,在牙行挂牌三五日后,也都租出去了。
有些开业后爆火的就此开下去了,但大多开业后没什么反响,一个月后便又转租出去了,搭进去的本钱就全泡汤了。
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做买卖有风险、有机遇,可能大富也可能铩羽而归。
他们越明白这个道理,挑选铺面时也越发谨慎,迟迟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日,刘盛上街转悠一趟后,兴冲冲地跑回来,说他寻到了一处便宜的转租铺面。上下两层,还剩九个月租期,只要五百两。
与他一同来沁水的其他几人听了,都不敢信,即便是转租,在沁水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铺面?
而且原本的租金又是多少,会不会是房主用转租的低价吸引外地客商上当,等来年续租时,房主要高价宰客?
刘盛本就是偶然得知这个消息,现在一听他们这么说�偈庇行┺限危�灰晕�亲约好患�叮�兆帕吮鹑说娜μ祝�成�加行┓⒑臁
吉二川看出他的尴尬,连忙解围道:“我们也只是猜测,还不知究竟如何,不如你先给我们详细说说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铺子再说。”
刘盛脸上这才好了些,将事情原原本本与他们说了一遍。
原来,自来到沁水县后,这里的繁华对于自小长在村里的刘盛来说就透着新奇,许多东西都是他以前闻所未闻的。
于是,每日在外面寻摸完铺面回来,他总会趁着闲暇时间上街转转,见识一番大地方的热闹。
有一次,偶然在他们居住客栈隔壁的一条街上,发现了一处新奇的铺面。
这铺面是几个南方的年轻小伙子合伙开的,几个人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却精明能干,不大的年纪就敢揣着银子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做买卖。
他们卖的东西是一些晒干的海货,原本以为这东西在这里没有,应当卖的出去,因此才租了上下两层的铺面。既能当店铺用,又能住人。
只是未料到,这里的人没见过海货不假,不识货也是真的。
许多人路过他们的铺子前,还未进门就被这咸腥的味道熏到,捂着鼻子匆忙跑走了。偶有一两个进店的,带着怀疑的神色买了一些回去,结果下午时便拿着东西退货来了。
称这东西腥气难去,家里人没一个肯吃的。
这几个南方小伙子傻眼了,这可怎么办?
好不容易从附近渔村收来的海货,难不成再带回去?
这一来一回,他们投入的银子可就花光了。多年的积攒没了不说,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银子也还不上了。
几个汉子急得口舌生疮,日日在店门口转悠,盼着能进来一个顾客,可这意愿一直未能实现。
几人逐渐心灰意冷,认定他们这次算是栽了,已经准备收拾包袱回家去了。
村中的亲朋们将家中的积蓄交给他们,不管是回去借贷还债,还是做工还债,总得给他们一个交代。
只是他们来时带过来的新鲜河蚌可没必要再养着了,既占地方不说,带回去时还添重量,坐船都要多收些费用。
于是,几人坐在店门口开蚌,打算将蚌肉剔出来后晒干,再带回去。
可他们没想到,这一个举动,竟意外让他们的店铺起死回生。
不习惯海味的内陆人,看他们开蚌的动作娴熟,觉得新奇,竟围在他们店铺门前看了起来。
几个小伙子机灵,便趁着人多说起他们南边的事,还向周围的人介绍海产品。虽说买的人不多,但好歹又卖出去了一些,既得了银钱,回去时还能省些运费。
他们以为这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未料他们有一次开蚌时,竟然意外开出了一颗珍珠!
其实这对于他们住在海边的人来说,也算寻常。他们小时在河边玩时,谁没有捡着两颗形状古怪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