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一个小城,正在辛辛苦苦春耕的人们,听到了一阵欢呼声。
“陛下又要找新兵了!陛下又要招新兵了!村长,招新兵了!”一个跑的极快的身影由远及近的喊着,语气中的喜悦都要化为实质了。
听清了他的话,田地里的人纷纷跑过来,“狗娃子,你说的是真的?!”
“是!是真的!县里都贴出来了!”狗娃子是个少年郎,瘦条条的,脸颊都凹陷着,他跑的极快,经常给村里人干一点跑腿捎口信的活儿,换一点点粮食吃。
“这可是大好事!我得赶紧让儿子们去报名!万一选上了,说不准今年娶媳妇都娶的起了!”一个身穿着破旧衣衫的老妇人雀跃的说着,都顾不上地里的活儿,扭头就去找儿子们了。
和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家都积极的准备报名,怀揣着被选上的期待。
杜北和江之恩骑着马,在小路上并排走着,身后是身经百战的五千精兵。
“我还没有来过南方,这边气温有些热,但并不暖和,湿气太重了。”杜北一边慢悠悠的四处张望,一边和江之恩交谈。
江之恩点点头,“看来得让医者准备些祛湿的药,别叫将士们因为湿气重导致身体不适。”
“嗯,早早准备起来吧。”杜北看到一只飞起来的虫子冲着他的脸来,用刀鞘打了一下,打到地上,“嚯!之恩你看,这南方的蜚蠊个头如此大,足有手指长了。”
江之恩最怕这种东西,一眼也不想看,“陛下,这种东西就别看了。”
“你可得提前适应,朕听人说,南方蜚蠊多的很,有些地方一出出一大窝,而且都是能飞的。”杜北不怀好意的笑着。
江之恩想到满天飞舞的蜚蠊,青天白日的,竟然打起了寒战,“陛下!”
“哈哈哈,逗你的,朕早就让御医配了驱虫粉,等到了住所,给你都撒一圈,保证一只蜚蠊都没有。”
江之恩舒了一口气,满脸的逃过一劫,“多谢陛下。”
“嗯。”杜北拍拍他的胳膊,安抚了江之恩的情绪,“加快速度吧,天黑之前得赶到。”
“好。”江之恩吩咐下去。
建业三年五月,大夏水军由英宗皇帝和后君一同建立,帝后一起训练水军,并将东南海域的海盗和倭寇清理干净,此后三年,大夏境内海域再无海贼劫掠。
建业六年,大夏海运司建立,并肩王于内海港口送海运司官船队远航,两年后,海运司官船队满载金银珠宝和粮种回归。
建业十年,大夏海运繁荣,辽金蠢蠢欲动。
建业十一,三十二岁的英宗带着大军赶赴北疆,他的后君则去了西疆,帝后二人联手将辽金灭国,从此大夏再无敌手。
建业十二年,英宗携后君出巡海外,三年后,带回来两个附属国的小王。
此时的海外诸国还是未开化的野蛮之地,可便宜了杜北,带着人走到哪搜刮到哪,金银宝石一船接一船的往大夏输送。
还教化了蛮夷之地,留下了文明的火种,这也导致海外诸国自建国起便崇拜东方大国。
建业十五年,英宗和后君留在京都,亲自教养神宗的长子。
建业二十年,年富力壮的英宗退位,神宗继位,同年立长子为太子,改年号为庆元。
至此,大夏版图已经比英宗继位前阔大了一倍,世家依然有足够多的土地,可更多的土地因为招不到足够的佃户而被迫卖给了皇帝。
原来由世家把守的盐、铁、酒等生意,也因为版图扩大、海运繁盛而造不成垄断之势。
大夏也从积弱变得昌盛,后世成建业盛世,也称二皇盛世。
退位之后的杜北,和江之恩游览了很多地方。
遇到很喜欢的地方还会留下居住一段时间。
告别了过去的身份,两个人都更加的自如,他们住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北方,这一辈子,两人活了七十九岁,前后脚离开了人世。
他们的子侄按照两人的心愿,将两人放进一具棺椁之中,一同放在帝后陵的最中央,并书写了两人的故事一同封入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