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庆回忆往昔,去的时候,百姓的眼睛是麻木的,走的时候,百姓的眼睛也是麻木的。
顶多对他爹还有些不舍吧。
谢来这一提点,就好了。
“多谢谢兄提点,真是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谢来笑道,“我是把你当我的好同志,所以才和你说这些,一般人我不说。这些话你也不要随便说,要是遇到和我们一样的人才能说。否则旁人肯定不认同你。更多的人认为百姓就该一位的遭受欺压。”
孙大庆心中微微尴尬,因为他爹似乎也是这个想法。
他爹常说,好日子是官给百姓带来的。好官就能给百姓带来好的生活。所以百姓过的好不好,还是要看运气,能不能遇到一位好官。
其实内在意思就是百姓只需要接受父母官给他们带来一切。
孙大庆以前未曾遇到谢来,便只能听他爹的,如今遇到谢来,只觉得的遇知己,良师益友,让他不大明朗的思想也清晰起来了。
他觉得谢兄说的真是太对了。
就比如他爹通过科举当大官一样。也是自立自强。
只是百姓那么多,哪里能个个都当官呢?所以改变百姓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孙大庆突然想当官了。想当一个像谢来所说的那种官。
……
经过一番选拔,进驻瓷器市场的瓷器商人终于选出来了。
又经过月余的准备,以及谢来所说的提前宣传,做活动等。
瓷器集市圆满的开市。
来福也赶过来了。他在这里有买了铺子的。不过他没有自己做瓷器,而是租给了本地的商户。
毕竟他也不认识什么大师傅,也不好管理。还不如租出去省心。
瓷器集市一经开市,就迎来了很多商人。
毕竟瓷器所那边虽然可以减少吃亏,但是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瓷器市场,更吸引人。
更不要说一些在里面买了铺子的行商大肆吹捧了。
效果显著。
来福高兴不已,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和谢来说了自己的感受。
觉得以后这里肯定是行商们最喜欢的进货渠道。
因为这里管理严格,不担心有人坑人。还可以货比三家。
可比在瓷器所,以及其他各地的瓷器市场要好许多。
谢来道,“我也对它很有信心,一个有保障的市场,是最吸引客源的。”
?“现在瓷器集市也做完了,来儿,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啊?”
来福还是不放心谢来。
“我这次托人把你的东西和信件带回去,你嫂子让人告诉我,家里人都为你高兴。不过娘也有叮嘱的话,让你在外面一切小心。凡是不要逞强。你如今什么依仗都没有,不是逞强的时候。你若是得罪了人,出事了。孙知府也不会为你做什么。”
“大哥,我明白的。”谢来何尝不知道呢,所以他平时出门都很少。至于那茶叶的事情,他也没有去查。
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现在能查的了。信息都是通过孙大庆得来的。
但是谢来也不准备放弃。因为他觉得此地茶业商会是他弄清楚大虞朝盘根错节关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