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上为什么,他就是看不惯除了自己外,还有旁人敢对东宫不敬。
褚尧笑笑,“六指神医迟墨的独子。十个太医院首也不抵他医术万一。江湖游历惯了,难免就不大讲规矩。”
君如珩“哦”一声,旋即纳闷,褚尧这个金尊玉贵的天家子,怎么会和江湖游医扯上关系?
没等他发问,围观人群里忽传来极其刺耳的议论声。
“什么紫薇坐命,就是灾星罢了。当初钦天监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太子出生乃吉兆,能给我大胤带来福气,结果呢?”
“漫说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听说就连太子自个也是多灾多病,哪像个有福的样子。”
“嘘,仔细隔墙有耳……”
百姓们心里想什么,就直言不讳,未必存了坏心思。可正是这些不过脑子的大实话,往往才最伤人。
君如珩听不下去了,腾地转身:“一国气运好坏,上有君臣庙堂,下有渔樵耕读,又怎是一个人能决定的。看你们一个个正当盛年,不信人力信鬼神,日子过得艰难,真是半点不稀奇!”
夹枪带棒一袭话,听得那些百姓面上挂不住。
为首者把眼一瞪:“你这种‘执挎’子弟懂什么,就因为那个病秧子,皇帝听信巫师鬼话,破圩引水浇灌龙脉,只为给他一人改命!当年夏天,阴山圩附近十多个村庄被山洪倒灌淹没,几千条人命啊,就这么白白葬送了!他不是祸害是什么?”
君如珩征愣住,系统及时上线解说。
【阴山曾为上古七十二灵窟之一,数百年前灵界内乱,先主君衍穷尽毕生修为,将三千叛军镇压在阴山之下。后又过了数十年,原本阴气深重之地竟幻化出至纯灵脉,传闻有逆转乾坤阴阳的妙途,谓之龙脉。】
君如想起褚尧在船上时说的那句“阴山圩后,孤真的不愿有人再因为我而死”,下意识回眸,身后哪还有那人的影子!
脑袋“嗡”地一大,君如珩第一反应是褚尧被这些人的话戳中隐痛,所以悄悄走开。都说残缺之人的心思比一般人更细腻,君如珩担心褚尧钻牛角尖,更怕他一个半瞎在这种人流如织的街头有个闪失。
那自己的光复大计可真就付诸东流了。
君如珩暗骂一句,忙不迭搜寻起褚尧的身影。就在这时,不远处那块八人环抱的大青石轰然发出一声异响!
第5章
起初只是“咔嚓”一声,仿佛什么东西裂开似的,谁也没有在意。
紧接着,平整光滑的青石表面出现无数条细小裂缝,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交错,逐渐连成一片巨大蛛网。
扛石的衙差只觉肩上负担越来越轻,硕大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头顶,他们却感受不到任何重量,就好像有股无形的力量将大石悬吊在半空。
当围观人群难以遏制地发出惊呼声时,终于有衙差茫然抬头,这一看,差点没教他魂飞天外!
盘根错节的网纹一瞬间疯狂蠕动,刚还是牢不可破的磐石,嗡一下就散作不计其数的巨腹黑虫。
那衙差维持着昂首的姿势,眼底映出的虫群黑压压一团,乌云罩顶般倏地落下来。
他甚至还来不及喊“救命”,便教“虫云”从头到脚地团裹其间,微弱的惨叫很快淹没在令人发指的噬咬声里。
不过弹指的功夫,衙差好好一个大活人,就只剩一堆白骨散落在众目睽睽之下。
虫群隆然腾起,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怪虫从石隙中爬出来。
已然看呆的君如珩被耳畔一声哭叫唤回了神智:“妖、妖怪啊!”
首尾不过百来米、宽也只够两驾齐驱的街头登时大乱。
刘守义为表忠心,这些天在城中大肆渲染天启降临的消息,几乎半个蓟州的百姓都聚到街头看新鲜。
恐惧的情绪如潮水一般骤然激荡开,人们互相推搡着,哭叫着,有的纵没有沦为怪虫的腹中物,也裹挟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被生生踩踏而死。
君如珩口中高呼“不要乱”,目光焦急地在人流中搜寻着褚尧的身影。
拥挤的人群根本听不见他的提醒,他的小腿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君如珩低头,一个四五岁的女娃娃正被人拖着向前逃命。然而她家大人似乎紧张过头了,连孩子摔倒在地都未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