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家不由地胡思乱想起来。

“沈老弟啊, 这’丰粮筒‘我们荷塘村每户人家都要定一个, 这是定金, 之后就劳烦你们木工厂赶快做完运来了。”荷塘村村长豪气道。

沈村长笑着颔首:“那是自然, 多谢照顾咱们村的生意了,等你们那儿来年长了莲蓬咱们也去你们那儿买些!”

“那敢情好哈哈哈,咱们荷塘里头还有鱼苗,之后喊你们来逮鱼摘莲蓬!”荷塘村村长哈哈大笑,完全没有了以往对沈家村的刻板印象。

现在沈家村发展的越来越好,他这位“邻居”自然也跟着沾了光的,以后还能多来往来往。而且沈家村有沈若和顾允这两个杰出的后辈,可叫他羡慕坏了。

还有那五岁大就考上镇上学院的“小神童”,听说就是若哥儿的侄子!要知道他们村送了好些个孩子去镇上,一个都没有考上呢!

现在沈家村还不显得富裕,在一些地方还是透露着穷酸。但是假以时日,荷塘村村长觉得沈家村肯定能特别富裕,这怎能叫他不眼红啊!

不过荷塘村里人现在没一个是特别穷的,虽然同沈家村离得不远,但是以前也互相帮衬不上,毕竟被一座虎头山给隔开了,边上又是莲塘,在以前要互通有无还是挺困难的。

他是想着家家户户都配备上的话,种下去的更快,等以后丰产了自然丰收的营收也好看,毕竟播种这件事真就是十分看老天爷赏饭,要是错过了最好的那几天等之后长好了要收获的时候总是会差那么一点的。

这“丰粮筒”他亲身试验的好用,村里人因着“若斗”的事儿对沈家村木工厂就是十分的信任,一听说有新东西,纷纷同荷塘村村长说了,只要好用那就都给他们带一件回来呢!

只不过今日限额买,有些村子不买太多个,荷塘村村长倒是多了几个额度。

他们村是今日能买到的最多的,有五个之多。其他的村子要么三个、要么两个,最少的也买了一个。总归全都是有收获了,没有空手而回。

因着现货不多,有些人家想要多带一个走也没法子,但是可以今日就跟沈家村木工厂定下来,等之后做好了能来取,要是同个村子的定得多,那还是同“若斗”一样,送货上门去。

买着了东西,还给带来的牛儿喂了沈家村人割来的新鲜草料,自己也喝了不少炒米水,虽说试验这“丰粮筒”的时候哐哐哐地就帮沈家村人的田地都给种好了冬小麦,但是大家现在也感觉挺乐呵的。

“若斗”也好,“丰粮筒”也好,那都是能叫农家人疯狂的玩意儿,家家户户都指着田地过活呢。

沈村长也给所有人都透了个底儿,说以后还会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东西,到时候还请大家过来捧场呢!

周围人自然是笑着应下了,要是东西真的好,他们都乐意过来。

不少人买好了“丰粮筒”之后便兴致勃勃地想要带回去在家里的农田里试了,但就在此刻,木工厂棚子边上的一个小些的棚子帘幕被掀开,有妇人走了出来在地上铺上一块油布。

随后不少人鱼贯而出,将手里堆叠着的东西放在了外面。

有人瞧出来了,这些东西不就是他们方才在外头等待的时候沈家村人给他们端来坐着的折叠小马扎么!

棚子顶上是没有封的,能瞧见天光,婶子们将库存都拿出来后,周兰也出了来。

“这东西咱也不多做介绍了,都是咱们村布艺作坊出品的,若哥儿设计出来的东西大家也都知道好用极了。今儿借着木工厂的东风,大家要是想买的也不用托其他人来买,能直接买现成的!”周兰大声说道。

来的人多,村里脑子灵活的人都知道出来摆摊能挣钱了,布艺作坊自然也不能落后。

那些拉去镇上卖的小东西放在村里肯定不热销,但是这折叠小马扎是真的好用,大家也都知道,不趁着这时候正好人多热闹的时候拉出库存来卖更待何时啊?!

所以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立刻就去找沈若商量了一下,顺便问了问那三件新东西要不要拿出来叫他们也瞧瞧。

沈若自然无可无不可。

那些东西总归也是要拿出来出售的,要是在村里正好能卖出去,那还省得多拿些库存送镇上去了。

不过折叠小马扎可以直接卖了叫人带走,那折叠躺椅、摇摇椅和吊篮却是不行。这三样这几日制作起来也没几个,还得带到镇上去当做样品的。不过可以同先前沈若想好的一样,直接采取定金制,想要定下的便交钱,之后再来拿就成!

周兰往那儿一站,晒谷场上那么多人她也不胆怯,现在越来越有管事的架势了。

过来的人瞧着都一愣一愣的,没成想沈家村里竟然有婶子会抛头露面来卖东西,但是折叠小马扎确实叫人动心,价格也不贵,先前有人坐在晒谷场上的时候感觉就很不错,想着要买一张回去呢!

这不就是正想打瞌睡便递上来了枕头?

那些本来套了车准备带着买来的“丰粮筒”要走的人,都有不少人折返回来买几个回去,特别是年轻人,买回去送给老爹老娘,他们一定会特别开心的夸自己孝顺呢。

还有个人群中最夺人目光的黑皮,一个人就冲上去买了五张,将折叠小马扎叠好了抱在怀里,笑出一口大白牙在那儿乐。

周围人都被他感染了笑,没过一会儿又有人端了三张形状怪异的东西过来,这三样是沈若送给周兰家的三张样品,沈海和周浪一人端着一张走来,还有一个是由两个妇人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