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哪怕年纪大的人只要还有一把子能抬起几十斤米的力气就行,也能来帮忙,完全实现了“称粮税不求人”。用上这“若斗”是真的省力气,方便极了!

而且瞧着也大方,好看。

荷塘村的村长憋不住了,两眼放光问道:“这个‘若斗’什么价儿?”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继续,

第122章

周围人听着他问了, 立刻竖起耳朵看过来,眼神中都透露出想要的讯息!

沈家村村长摸摸胡子,扬声说道:“这’若斗‘是新东西, 咱们沈家村出的独一份儿,那用起来方便省力极了你们刚刚也都瞧见了,这么好用的物件儿买回去无论是称粮税,或是贮藏米粮,哪怕就是平时放在家中摆着也是好的。”

大家伙儿听着他说, 心中也在想这东西这么好用,这么稀罕, 又能这样又能那样的, 价格肯定低不了。立刻在心里头出现一个自己最高可以接受的价格。

就在这时沈家村村长继续说道:“这’若斗‘只要一贯钱一个!”

这一波欲扬先抑,沈若忍不住在心中给村长鼓鼓掌。

“什么?只要一贯钱?!”荷塘村的村长惊讶地嘴巴大张,他可是带着先前说的二十两过来的。虽说心里头知道沈家村做这个拿出来卖肯定不会要那么多银子, 但是他还是为了以防万一带来了。

却没想到, 竟然只需要一贯钱!!

“这’若斗‘当真一贯钱一个?那俺们村里头买一个,我自家也要带一个走!”河东村的村长立刻喊道。

这会儿棚子外头的就五个, 瞬间就被各个村的村长给瓜分了。

“就没了?我也想买,这价格可真划算啊。还能贮藏米粮的?”有人没抢着,立刻问道。

沈若进棚子拿了一个出来, 讲解道:“你们方才瞧见的可以按在桌面上借力用的木板, 是可以推拉的设计, 将这块木板推进去之后底下的木箱子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头自然就能用来贮藏粮食。”

“原来如此, 用处可真多, 我想着放在厨屋里头放粮食也不错啊!”那人指着沈若手里的“若斗”立刻掏钱想买下。

“还有不?我也想买一个带回去。”

“我也是我也是, 沈小哥儿你给我也拿一个!”

还有一些人在观望, 他们就是对这“若斗”感兴趣打算来瞧瞧,村里头要称粮税用的话,一个也就够了。像那个人一样打算花钱买回去放在厨屋里头装粮食的人肯定还是少数。

“大家想买的不要着急,这第一波做了五十个,若是不够了可以下定金,之后做好了再来拿就成。”村长说道。

村长一挥手,便有村里人上前帮忙把棚子边上围着的油布给掀开,里头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若斗”映入眼帘,看起来格外的有气势。每一个打磨的都很细腻,看着就精细。

他们还瞧见沈家村里的顾秀才正站在里头弯腰提笔往那“若斗”上写着什么。

他长身玉立,对周围人瞧见这么多东西后发出的惊讶声恍若未闻,就站在其中认真地书写。

“那顾秀才在写啥呢?”

“不知道啊,瞧着还挺好看的。能不能给俺们村这个也写上啥字啊?”河东村的村长问道。

沈若笑着回答:“自然可以。”

“只要你买了’若斗‘,便能给你们在上头写字。因为都长得一个样,难以区分哪个是谁的,所以写上你们的姓名,或是村的名字加以辨认。若是弄丢了也有个凭证找回。上面还可以加上’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风调雨顺‘’年谷顺成‘等等的字样。祈愿来年能丰收。”

沈若先前和顾允想到了一处去,因着之前沈若想过要做那种可以定制字样的挂件和手链,这会儿两人瞧着那虽然雕刻了祥云纹样但还是光秃秃的“若斗”立刻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可以在上头写字。

写字对顾允来说是家常便饭,是他每日都要练的。根本不费事。

而且在“若斗”上写上字,或是画上画了,那不就能当做一个好看的摆件?这样销路还能再拓宽一宽。

周围人顿时都惊了,那些本摇摆不定买不买的人顿时都心动地不得了,要是将“五谷丰登”摆在家中,那不是年年都能丰收了?况且这“若斗”的价儿是真不贵,比起其他的农具来说已经算是十分划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