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还有那个凸起的猫爪肉垫也被做出来了。

“也不知道你这脑瓜怎么长得,竟然能想到这个东西,我看着也喜欢。”柳杉从没想过还能这么搞,和那些普通的手帕一比较就觉得这个又好看又好玩,她都忍不住想要跟村里人炫耀了。

她之前和李善桃一个想法,并不觉得好卖出去,但看着成品她也忍不住点头道:“这么新奇的手帕还从未见过,这些图样真好看。”

沈若笑着说:“是娘和嫂子绣工好。”

“你就别打趣我了,主要是这图样好看。”虽然这么说着,但柳杉还是忍不住自豪起来了,“若哥儿你之后有想法了尽管画,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绣花图样,我都能绣出来。”

“好,”沈若抬手点了下锦鲤的尾巴,“嫂子,能把鱼尾的部分绣出渐变吗?”

其实绣成这样已经很好看了,但是沈若觉得把锦鲤的尾鳍绣成由红色过渡到橙色,最后以黄色收尾会更加漂亮。

“能,我再绣一条小的给你看。”

柳杉说干就干,她绣的又好又快,已经绣过一次的图样在心里有了谱,不需要看地上的模板就把锦鲤给绣出来。

“这几种颜色绣在一起还真好看。”柳杉眼睛都亮了,这绣花图样变得活灵活现的,这么精致好看的绣花要是拿到镇上去卖,他们就是独一份,那些有钱人家的姑娘们没准还要抢破头呢!柳杉现在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我那儿还有几块裁衣服剩的棉布,都拿来做手帕好了。”柳杉说着就要去拿布。

“嫂子,除了手帕还能做些别的小东西,那些碎布头也可以利用起来。”沈若说着又给她提供了几个建议。

碎布头多的话可以裁成统一的正方形做百家被,不大不小的可以做荷包、发带,上面都绣上图案,如果是特别小的碎布也可以缝在一起灌进沙子制成沙包,总之一点布料都不会被浪费。

柳杉笑着点头,她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做了!

第3章

柳杉抱着针线篓子开始忙活,沈若则闭着眼睛假寐,梳理着脑海中原主的记忆。

这个朝代叫作大宇,二十年前建国时因为战争死了许多人,又遭了旱,先帝便减免了十年的田税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十年过后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两层田税,一直到现在。

因为这里地处南方,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但是因为田不肥沃亩产量很低,一年一季的稻子亩产却只有两石。

沈若的外婆是个历史老师,他从小跟着外婆耳濡目染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这个时代应该类似于两宋时期,一石就是四十九公斤,一亩地出九十八公斤,若是侍弄的好也能出两百斤粮食。

这跟现代的亩产千斤根本没法比,但是让沈若诧异的是,这里竟然已经出现了红薯,也是原主常吃的。

沈若记得小时候外婆总会在闲暇时候晒些红薯干给自己当零嘴吃,每每看到红薯的时候外婆就会笑着告诉小沈若:这红薯啊,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一位叫做陈振龙的福建秀才引进的,此举直接改变了中华人民的饮食结构。

沈若心想,他穿进的这本书的原作者肯定没有好好做功课,不过有了红薯,沈若心思转动想到了许多由红薯做的吃食。

红薯是个好东西,可以磨成红薯粉,晒成红薯干,切块熬红薯粥。

而且红薯的茎和叶也能吃,沈若记得小时候外婆总会带他一起去田垄边扯番薯藤吃。

他少时顽皮,在外婆身边蹲着一边撕下番薯藤青翠的皮,还把藤一节节拗得要断不断的,做成一条绿色项链挂在脖子上,还给外婆做了一条。

每到这时外婆就会露出无奈地笑容,手指点在沈若额间斥责道:“你这小家伙真顽皮,这也是粮食不能拿来玩知道吗?”

沈若每到这时就俏皮地吐吐舌头。

等长大后他才明白外婆的话,外婆说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对能吃的食物看得格外重。

又想到了外婆,沈若眼角渗了泪,自从十四岁外婆去世后他就一个人过活了。不过他在现代已经按照外婆的遗愿考上了公务员,虽然现在穿来了这里,但好歹还留着一条命。

外婆肯定会为自己高兴吧。

沈若垂眸看了眼身边熟睡的小崽子,虽然还皱巴巴的,但是仔细看却能看出点可爱俊秀的骨相来。

是自己把小崽子带到这世上的,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