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晚杜做到了县城附近很多知名大景区都没做到的事情,给他们全县吸引了这么庞大的一股客流量,眼瞅着全县旅游经济都要被晚杜夜市给带飞了。
傻子才会在这个时候扯后腿,到时候不得被全县人民给骂死?
当然,也有狗胆包天想趁机宰客的。
车站旁边某个面馆,老板听到几个学生是外地口音,眼珠子一转,欺负人家大学生脸皮薄,同样价格的三鲜面,给游客上的面,居然比给本地人的面条和浇头,足足少了一半!
几个大学生看着碗里只铺了一层碗底的几根面条,浇头也只有薄薄的一层,敢怒不敢言,筷子都拿起来了,准备吃了这个闷亏,没想到却被两个本地人给拦住了。
“吃啥吃?让老板给你们把面加满!不给加,我带你们去工商局,投诉他们去!”
说着,两位大哥大马金刀地往几个学生后面一坐,面色不善地盯着老板。
面馆老板自知理亏,满头大汗地跑过来道歉,说刚才听错了,以为他们要的是小碗面条,最后不但给他们重新加了一份面条和浇头,还每人送了一听饮料。
两个本地壮汉也没走,就坐在那里,一直等到几个大学生吃完面条,看着他们上了去晚杜的客运班车,这才回头看了面馆的门头一眼。
半个小时后,当地的旅游、工商、城管、卫生和物价部门,就跑到店里来“联合执法”了。
旅游局尤其愤怒,县领导昨天刚开完会,要趁这个热度,把全县旅游产业都带动起来。会议刚开完,就有人来拖后腿了?
必须把这双拖后腿的黑手给砍了!
他们这种没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小城市,想发展旅游产业,多难啊!其他地方的旅游局长还能拍拍短视频什么的,给本地旅游产业涨点粉丝什么的,他们县旅游局一把手,却是个出了名的社恐。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不需要出镜、也能给全县旅游产业做宣传的机会,上面都三令五申,要求全县交通、住宿、餐饮、休闲等产业遵纪守法,严禁宰客,小小一个面馆,居然敢顶风作案?
当天下午,这家黑心面馆就贴上了封条。
几个部门联合执法,总有一个部门能抓到对方的小辫子,哼!
顺便再把客运中心附近其他店面,全部严查一遍。
没想到这一幕,居然被市里下来采访的记者给拍下来了。新闻播出后,晚杜夜市“一碗面砸了一个店”的话题,再次风靡全网。
宰客是不可能宰客的,别说夜市了,只要游客踏入县城范围,不管是打车也好,住酒店也罢,甚至就在路边摊吃个烤红薯,只要遇到宰客情况,都可以拨打当地12345投诉。
县里甚至成立了一个24小时应急工作小组,专门用来处理外地游客投诉的各种问题。
听说了县里的各种应急措施之后,卫昇倒是心头一动。
这次晚杜夜市的意外爆火,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居然比他当年毕业那会儿还要严峻!
想当年,卫昇他们那一届毕业的时候,媒体就给他们冠上了“最难就业年”的名头,那一年,卫昇他们学校很多毕业生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也只是“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如果不挑专业,不挑岗位和公司的话,找个班上还是很容易的。
没想到几年过去了,每年媒体都跟穿越了似的,又重新把“最难就业年”这篇稿子给拿了出来,换个年份,换两个采访对象,重新改一下发出来,简直毫无违和感!
区别就是,以前的毕业生发愁的是“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今年的毕业生,发愁的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听说有些城市连外卖员都招满了,就业形势可见有多么严峻了。
这次在晚杜乡办夜市,其实一开始卫昇真没想过要把这个夜市做得有多大,他就是商人思维,既然拿下了晚杜中学这块地,就想搞点活动,把这块地给炒热了。
结果没想到,在城里摆摊赚不到钱的大学生们,居然真的把小摊搬到了他的夜市上。
而这些淳朴得还没学会宰客的大学生摊主们,也意外地凭借“不宰客”这个独特的卖点,火爆全网,给晚杜夜市吸引了大批游客。
外行看到的就是一个乡镇夜市的一夜爆红,可卫昇却透过这个繁华的表象,看到了藏在背后的残酷真相:这一届的毕业生们,是真的连一个稳定且贫穷的普通工作,都找不到了。
当年轻人脱下长衫,也没办法养家糊口的时候,不想饿死,就只能脱掉长衫、穿上短打,甭管是搬运工,还是街头小贩,只要能赚到钱,面子什么的都不重要。
怀着沉重的心情,卫昇召集公司核心策划团队,丢给他们一个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