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打败了成见,卫昇偷偷找到汪群,希望能给这个“特殊家庭”走个后门,给小东三兄妹单独安排在一个摊位上,这样彼此之间有个照应,而且也不会因为年纪小,被大人欺负。

汪群一听到这个“特殊家庭”的情况,职业病顿时就犯了:“这个素材不错呀,拍出来肯定是个很好的社会话题,小卫,你看我们要不要……”

“最好还是不要吧,我听村支书说,小东和小西他们都是从原来的家里逃出来的,我们拍出来,万一被他们原来的家人找到这里怎么办?”

“也是~”汪群遗憾地咂了咂嘴,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也确实是做综艺的红线。

不过,该帮还是得帮,想到这几个孩子没爹没妈,跟着一个老瞎子讨生活也确实不容易,汪群叹息一声,答应了下来,转头就让人给小东他们安排到了大学城夜市。

这里虽然没有城隍庙夜市人多,但大学城环境不像城隍庙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地痞流氓,比较安全,还是很适合几个小孩子摆摊的。

就这样,曹东他们在大学城商贸街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得到了一个长约一米五、宽约两米的小摊位。

曹东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就这么一个小摊位,他打算卖三样东西。

一个是不要钱的鲜花,这个前期不用他们担心货源,每天会有花圃的人统一配送,他们负责把鲜花包装好卖出去就行了。

还有一个是他们自己用草珠子做的手串,还有稻草编的小笼子,里面装着他们自己抓来的蛐蛐儿,曹东以前在城里看到有人走街串巷的卖过,知道城里小孩都稀罕这个。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两样都是不花钱的。

草珠子是他们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这玩意儿又叫草菩提,以前都是野生的,农村小孩子拿来串珠子玩,后来曹东发现这东西做的手串居然能拿来卖钱,就和曹西曹南去野外搜集了好多种子回来,种在院子里,本来他们也打算做成串珠拿到城里卖的,现在正好,连租摊位的钱都省了。

最后一样其实也是不要钱的,就是农村刷碗用的丝瓜络。曹东在手机里刷到过,城里人都喜欢拿这个当搓澡巾,网上一条丝瓜络能卖三块钱呢。

他们在后院墙根下种了十几棵丝瓜,收获了好几百个老丝瓜,去掉皮和籽儿之后,洗干净晒干,做成丝瓜络,这个他打算卖五块钱两个,薄利多销,要是真能赚到钱,明年他就找村里人租一块地种丝瓜!

节目组有一件事猜错了,花子村的村民,并不是懒得连地都不愿意种,而是很多家庭都和曹东他们一样,家里不是老人,就是残疾人和小孩子,再加上没钱租农机,让他们怎么种地呢?

第61章

两天后,节目组进村后的第一场直播,在本地知名的市民广场夜市,正式拉开帷幕!

看完《重走扶贫路》节目组在花子村的第一场直播,网友们都惊呆了。

还、还能这么扶贫的吗?

当地老百姓懒得种地,只想躺平做乞丐,节目组也没放弃,居然剑走偏锋,帮助他们通过摆摊实现再就业?

墙都不扶就服你!

最关键的是,这些职业乞丐居然还真被节目组给卷起来了。

卫昇的粉丝们都坚称,这一定是因为卫昇这小子太会做生意了!

原本节目组给乞丐们的职业规划,是让他们摆摊卖花维持生计,三班倒的话,每人每月能挣到两三千块钱,也足够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了。

卫昇的想法,和曹东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他也觉得这么大一个摊位,只卖鲜花的话,也未免太浪费了。

正好这些人可以三班倒,摊位上一天到晚都有人,卫昇就小小的给他们提议了一下。

比如说,夏天可以弄个二手冰柜卖各种冷饮、冰棍什么的,冬天可以卖烤红薯、炒板栗,这些成本都不高,而且一时半会卖不掉也不会坏,实在不行自己吃了也不算浪费,但摆在那里,一天多少总能卖掉一点。

卫昇以前陪他姥姥看店的时候就发现,哪怕有时候天气不好,店里的香烟、饮料、方便面这些“刚需”,每天都能卖掉一点。

另外还有一些不太占地方、但是也比较好卖的,比如说那种便宜的雨伞、一次性雨衣,女孩子的发卡发带之类的,都可以顺带着卖卖。

这些东西成本不高,一时间卖不掉也不会坏,细水长流的,只要每天能在这上头赚几十块钱,每天吃住的钱就有了,那卖花的钱不就都是利润了?

乞丐们除了极少数天生痴傻、智力残疾的,大部分还是很聪明的,被卫昇这么一启发,摆摊大军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除了上面卫昇提到的几样之外,这些聪明的乞丐又开发出了其他商品。

比如说乡下很常见、但城里不好买的各种干货野菜,自家做的扫帚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