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导让他们拍一组傍晚的镜头,害得他们错过了饭点,拍完戏,正好直接去吃“夜宵”,摔啊!
果然成功人士人均都长了八百个心眼子!
一个比一个抠门会算计!
其实在农村张罗一顿夜宵,也花不了多少钱,大头的开支无非就是各种肉类。
卫昇找村里人买了两只肥羊,又买了一些蔬菜米面,拢共才花了不到四千块钱,就在剧组拍戏的大院里摆开了一个露天火锅局。
一群人推杯换盏,在寒冷的季节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火锅,卫昇趁机把乐玲根据他的想法改好的剧本拿了出来。
“韦书记你看,我们是这么想的,根据这部剧的时间线,黄书记虽然牺牲了,但是在她的努力下,已经给黄家堡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所以,新来的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就不是拓荒,而是怎样在黄秀娟书记留下的产业基础上,怎样进一步扩大战果,带领乡亲们把产业做大做强。”
“所以我们在后面的剧情里,设计了这样几个细节,麻烦您帮我们看看,这样设计符不符合咱们黄家堡的实际情况?”
“首先就是咱们黄家堡这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林,还有黄桃林,其实除了发展特色采摘旅游之外,我们觉得,黄家堡完全可以建立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个我们有啊。”韦思哲楞了一下。
卫昇无语地看着他:“我知道,你们有一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然后呢?村里不会就指望一块牌子能打造一整个产业链吧?”
韦思哲:“……”
卫昇真的是服了这帮学院派了!
“我们的意思是,村里完全可以借助这块牌子,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黄秀娟书记的社会影响力,再结合我们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开发出一批专门针对学龄期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旅游套餐。”
“就比如说,猕猴桃大量成熟的时候,村里的采摘工是不是不够用?那村里是不是可以和周边城市的一些中小学联合起来,分批组织中小学生来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顺便在黄书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向楷模学习,帮助当地农民抢收劳动果实什么的……”
“还有黄书记曾经走过的崎岖山路,那些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户家庭,其实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光靠特色种植,先不说住在大山深处的老百姓,适不适合种植猕猴桃这种经济作物吧,就算适合,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种植红心猕猴桃,我记得以前这种猕猴桃,最贵的时候卖到二十多块钱一斤吧?现在呢?”
这句话问的可太扎心了!
现在?
去年他们村品相最好的红心猕猴桃,游客采摘价十五元一斤,批发给水果贩子才八块钱一斤!
更别提后面的次品和小果了。
次等品批发价四、五块钱一斤,达不到零售品规格的小果、迷你果,人家都懒得上秤,论筐收,一筐十几块钱,爱卖不卖!
红心猕猴桃确实是不错的经济作物,可全国种猕猴桃的果农那么多,黄家堡的乡亲们,三年、五年能靠黄书记的影响力销售水果,可八年、十年之后呢?
总会有更受欢迎的水果取代现在的猕猴桃,那时候他们靠谁呢?
第43章
见韦思哲好像被他戳中了痛点,卫昇暗道有门!连忙趁机给他洗脑——
“所以呀,韦书记你看,村里离得近的猕猴桃都只能卖到这个价,山里更远的地方,尤其是还没有通车的偏远村民组,老百姓就算是辛辛苦苦把猕猴桃种出来的,自己摘下来,再背下山,猴年马月才能挣到钱呀?”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但问题是……
“山里人除了种地,也不会干别的呀。”
“自己不会,咱们可以招商引资,让偏远村民组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旱涝保收不说,每年赚的钱,未必就比种果子少。”
卫昇把改过的剧本往后面翻了两页,指了指被他用红色记号笔圈出来的一段文字——
“我们咨询过专业人士,发现黄家堡这一片的地形,尤其是山里,特别适合打造一个户外极限运动场地!”
“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爸妈那一代了,旅游的时候喜欢去什么名山大川、知名景点,大家都喜欢去一些小众景点,就比如说黄家堡那些地处偏远的村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