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燕文帝打开密报,略过两句问安,一目十行看了大概, 脸色越来越黑,扫到最后一行字时,更是忍不住拍桌。

荣亲王在另一桌案之上批改奏折,闻声直接扔了朱笔, “晋南王府抄没的财物被人劫走了?”

不然他这个听闻晋南王和亲儿子勾结造反也面不改色的父皇怎会如此动怒?

燕文帝将密报扔给荣亲王, “你自己看!”

荣亲王深知这怒气不是冲自己来的,心里没有不满,他看完这份密报,感慨道, “早知道晋南王府这么有钱, 儿臣早就该去他家打打秋风, 资助资助边关驻军。”

仔细算算, 光是铸造好的金银就有上千万两之数。国库一年加起来的税银才几百万两,抄一个晋南王府,未来三五年的税银都有了!

荣亲王批了这么多天折子,也算是知道户部现在能用的钱大头基本来自南岭府下的几个县。

至于整个江南?

呵呵。

把控江南的豪强世家别说交税银,他们不勾结当地知县知府搜刮民脂民膏,谎报天灾朝国库伸手要钱就算好事!

一旦听闻这么大一笔银子入了国库,全大燕各州府都要天灾不断,急需朝廷赈灾。

荣亲王眼珠一转,颇为无赖地朝燕文帝一笑,“父皇,这笔银子您要如何安排?”

自古以来皇帝的钱袋子分两个,一个国库一个内库,如同世家大族一样,前者是公库,后者是私库。

国库由户部掌管,内库是皇帝的个人账户,由皇帝派亲信掌控。一般来说,皇帝想在宫内大兴土木,那就要自掏腰包。

想用国库的银子给自己修缮寝宫?

从内阁到六部尚书都要轮流谏言,更别提御史了,那是逮住机会就要喷皇帝一头。

所以数千万两金银入了国库,那就不是皇帝说了算,得是百官决断,皇帝负责加印盖玺。

所以锦衣卫呈密报一来是让燕文帝赶紧派亲兵接手,以防中间出现差错。二来也是问问这怎么分。

多少入内库?多少入国库?

燕文帝沉吟半晌没说话,自从他接手大燕,坐上皇帝的位子,就知道这活不好干。

先帝把钱挥霍得一干二净,在他登基前期,全靠血洗朝堂抄家充实国库。

如今国库谈不上丰厚,但也不算空虚。

决断良久,燕文帝忽然问,“岁寒可有折子要上?”

这话把人问住了。

时柯虽和锦衣卫关系密切,也可通过锦衣卫的渠道给皇帝上奏,但这是情急之下的选择,一般没事谁走这个路?

那不就是正正经经写折子,然后慢悠悠上奏,等燕文帝批吗?

但传信的人不一般,他是锦衣卫啊,有监察百官的责任。

所以他还真回答了燕文帝的问题。

“时大人与唐大人过去一月核算了边关账簿与粮草,中间又查看考院修缮记录,属下来时,二位大人正准备回俞峰城。”

张总管得了答案急匆匆回御书房,答完之后就见燕文帝若有所思。

“入了国库也是分给一群蠹虫,取三分之二金银入内库,剩下三分之一入国库。玉器布料孤本典籍通入私库,朕要赏赐平乱中有功之臣!”

荣亲王琢磨了下,发现狠还是亲爹狠。

三分之二的金银入了内库,给谁,怎么用都是皇帝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