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里的官职或许会小,但是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无疑是天底下读书人第二向往的地方。
三人穿着发放的制式衣服,一同踏进翰林院。
抬头看见的就是坐镇茶馆的那位老翰林白檀。
有个认识的人在这里,气氛一下缓和多了。
老翰林指着他们三个对身边人笑道,“看看,新科一甲!总算不是你们这群老人了,老夫看了这么多年都看倦了,还是年轻人耐看。”
如今的翰林院学士对老翰林拱手讨扰,“老师,您可饶了学生吧。您都念叨了几年,学生耳朵都起茧子了。”
老翰林摇摇头,自己学生不争气啊!
嘻嘻哈哈笑闹一通,众人开始上值。
时柯三人身为编修,实际上是没多少事儿的,燕文帝也就是看中这点才把人塞进来。
没事儿好啊,没事干那就闲聊呗。
聊着聊着感情出来了,再你来我往走几回礼,交情就有了。
互相之间帮个忙,这不就行了。
但是时柯坐不住了。
他一年到头忙着读书忙着做任务,没闲下来过,这一突然得空,浑身上下别扭。
他得找个事儿干,顺便找找任务灵感。
翰林院能干嘛?
问这个就相当于问在国家图书馆能干嘛?
答曰:看书!
时柯给自己找的事儿就是看书。
光是看不够,还要抄一遍,顺便做注解疑问。
但是,这么算下来,翰林院的藏书太多,他抄十年才勉强抄得完。
思来想去,他决定拉人下水。
翰林院就是个清水衙门,这里人清贵不说还清闲。
所以时柯仗着自己年纪最小,在一众叔叔辈的人面前很是拉得下脸,请人一起整理藏书阁。
他总不能说自己闲得找事干,必须师出有名啊!
正好,翰林院功能相当于半个国家级图书馆。
他就落实一下图书馆的相关功能。
也方便他找书。
“现在的藏书按照出书年份划分,要记住哪年出什么版本的书,哪位大儒的作品,工程量大,还很容易遗漏,不如换种方式。”
时柯解释道,“按照分类来讲,经史子集分成几大类,也不按照学派分,就按首字笔画来。”
这样避免了学派之分,直接按照书籍本身分类,不容易找骂。
老翰林白檀和翰林学士沉吟不说话,侍读学士嫌弃他没事儿找事,“麻烦不说,当今不少翰林年年用此法寻书,早已习惯。若是突然更换,岂不是弄得大家颇不习惯?耽误找书。”
“诸位大人,不说未来还有几十年的藏书要增添,单是过去三年就增添不少书。这些书按照年份划分,很容易让人记混。”时柯知道侍读学士说得没错,但是目前按照年份排列这种方法确实不容易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