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独宠夫郎 不曾阿 2008 字 4个月前

想起此次会试的试卷,盛鸿脸上闪过怒火。

他虽然只看了严安邦几人挑选出来的试卷,但他也特意询问了严安邦,想知道落榜众人写的都是什么答案。

因此,他是知道这一万多名考生都写了什么的。

有十分之一的人写的是增加赋税。

巧立名目,向百姓、向商人多收税。

把增收赋税一事写的如此轻飘飘,这种人若是做了官,九成九会鱼肉百姓。

赋税是能随意加的么?

掌权者的一滴唾沫,落到百姓头上那就如黄河决堤,瞬间就能把人给淹死!

所以,知道竟然有一千余人写的是此法,他火气一下子就冒上来了。

除了这一千余人,还有八千余人在赋税上做文章,不过,这些人没有变着法子压榨百姓,这些人写的是改革税法,开辟新的税源。

但因为其中不少人对大盛的税法一知半解,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只能引他发笑和发怒,这八千篇文章中,真正有用的不多。

比如说谷梁涵所写的,清查大盛全部田地,重点核查秀才举子勋贵等名下的田地。

秀才、举子、勋贵都有免交赋税的权力,于是一些人便将自家的田地挂到秀才、举子、勋贵名下,这样就可以不交税了。

当然,因为勋贵手中的权力大,玩的花样比秀才举子多,所以避的税也多。

但秀才举子勋贵身份不一般,盛鸿轻易不能动,所以谷梁涵此法虽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

还有人说,可以开海运,借此征收赋税。

但这个也不好搞,海运风险大,不然他也不会修运河了。

总之,这八千人虽没有压榨百姓,但给出的法子要么不可用,要么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

剩下的一千余人,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比如说辛知写的降低官员俸禄。

这个想法很好。

但他不能随意降,因为他走的是高薪养廉的路子,他和盛钧奉行的原则是朝廷给官员提供可以让他们过的很滋润的俸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官员还贪,那他们父子俩砍起人来绝不会手软。

还有人写的是多寻金矿银矿,多挖矿。

呵,笑话,当他不知道这条路子么?

但关键是寻不到金矿银矿啊!

另外也有人写出海贸易,与其他小国进行贸易等。

这个想法也很好,他准备实施。

但过程长久,一年半载都见不到收益。

更有人写的是发动战争,抢劫别的国家。

他不知道那位举子是如何写下这般冰冷无情的话语的,战争是可以发财,但战争是要死人的!

……

“看看,这是咱们的举子,是经过童生试和乡试选出来的举子,是我不走寻常路,特意出怪题,用怪题逼出来的举子。”

“就这种水平,我觉得咱们的俸禄花的不值。”

盛鸿说到最后忍不住拍了下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