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县不调任,还挺看重黎荞这个年轻人,县丞自是不挣黎荞这份外快了。
于是,今日的行事特别顺利,不到一刻钟就办好了。
从县衙出来时,黎荞多了一张十亩的田契。
黎菽的户籍出现在三柳村的户籍册上,她是一家之主,而且在她的名下,还登记有黎家粉条、黎家点心铺这两门生意。
办妥了此事,黎菽终于松了口气。
她在她小弟这里,终于发挥切切实实的作用了。从今往后就由她盯着她小弟的生意了!
有了这层关系,黎荞便让黎菽也开始做点心,过了年,他家的点心生意又要营业了。
家里多了十亩地,最高兴的就是陶竹了。
这一次的田契上写的是他和黎荞的名字,两名字并列在一起可真好看,他每日都要看几遍。
有了田地,那就要耕种,之前错过了冬小麦,但现在可以种春小麦。
小麦太贵,而现在他家吃饭的人多,他只想种小麦。
陶竹这点想法,黎荞自然安排。
他没有雇人,而是交给了朱家村。
朱家村的人每个月都要给他干五天活,才十亩地而已,五天之内绝对能种完。
于是,元宵节之后,气温升高,朱家村的人花费几日功夫,把黎荞家的十亩特等田全种上了小麦。
朱家村现在把黎荞当财神爷,不需要黎荞和陶竹当监工,他们干活又快又好。
元宵节之后,春回大地,寒冷被太阳驱走,田地里的冬小麦迎着春日的风轻轻摇晃着嫩苗。
冬闲过去,田地里有活儿可干了€€€€
灌溉。
春日雨水少,而此时的灌溉全靠人工,速度慢,再加上农人种的小麦多,所以按照村人的习惯,都是提前几日便开始灌溉。
于是,庄文今日所写的文章便是围绕着旱灾。
私塾已经开学了,但他请了假,这个腊月他通过和黎荞探讨学问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觉得他在黎荞这里的收获比在私塾大,所以他就请了几日假。
“文哥,你这文章写的虽好,但没有新意。”
书房里,黎荞看完了庄文的文章,点评很犀利:“你给出的法子,都是朝廷所用的,你没有自己的创新。”
“这……”
庄文不由捋了下胡须,皱眉,一脸苦恼:“除了常见的手段,还能有什么新法子。”
“像是那篇雪灾文章时我所说的,想要真的解决这些灾祸,不仅要有朝廷惯有的手段,还要有钱。没钱拿什么救灾?”
黎荞说着指向纸张上所写的挖河打井这几个字:“只有足够的钱,才可以打足够的井,造足够的水利设施,实在不行,还可以从外地购粮。”
“不让百姓在旱灾中饿肚子,不让百姓有造反的机会,那才是彻底解决旱灾了。”
黎荞把圣上的小作文背的滚瓜烂熟,结合江知县对他带乡亲们挣钱的夸奖,再加上这接地狱的策论题,他的解题思路只有一个:
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安抚百姓,能给百姓一条生路而不是让百姓走投无路。
想真的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拿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几种救灾手段纸上谈兵,那就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