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颂,“……”
杨絮笑€€出声,然后深深意识到年代流行的代沟。
“沈力,北京那边流行rua普?”张明远好奇地问。
姜颂不€€想搭腔,但还是要回了句,“过个几十年才流行呢,我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
此话一出,都笑€€作一团。
杨絮也笑€€,他是看着姜颂笑€€,然后小声称赞他那段freestyle真好听。
姜颂大€€手€€拍下杨絮肩膀,笑€€着没说话。
所€€有男知青们聚在一块终于把节目单定下来,姜颂最终是唱首歌,杨絮则是和大€€家伙搞个三句半又来个大€€合唱。
杨絮有种回到校园的感觉,他跟姜颂说初中生那会有次班里大€€合唱他因为有病没能参加,特别遗憾,后来高中的大€€合唱有参加,但到了大€€学为赚钱早早去拍戏,很€€多学校活动都没参加,也是个小小的遗憾。
姜颂说这次之后,只要有活动就€€让杨絮搞合唱,等€€以后考上大€€学参加合唱社团。
杨絮看着他,叹口€€气€€,特别后悔那天晚上没用书敲他脑袋。
没穿越前的夏天有空调、各种冷饮和雪糕、各种瓜果梨桃等€€,穿越后的夏天有树下乘凉、河里游泳、林子里抓知了猴,还有县城买西瓜、买冰棍。
炎热的夏季地里没活,知青们坐上拖拉机一块去县城,路上高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每一首都是革命年代最具热血的歌曲。
到了县城,一下车,一人€€一个三分钱的冰棍,站在街边吸允着。
杨絮悠闲的吃着,姜颂则是优雅的吃着,他们俩的吃相€€用张明远来说就€€跟那画上的人€€似的。
一根冰棍下肚,在县城集市逛逛买点各自需要的东西然后又一人€€一碗一分钱的大€€碗茶,最后买上个西瓜准备回村。
这年头涤纶绸是最时兴的布料,谁要是能扯上一块涤纶绸布,那真是能传到比十里八乡;杨絮扯了一块涤纶绸给姜颂做条新裤子,他那条裤子洗的都不€€像样了;而姜颂则扯上两块涤纶绸给杨絮做一身新衣服。
杨絮忍不€€住说:“大€€夏天的做什么新衣服?有钱烧包是吧。”
姜颂搂住杨絮的肩膀,“难道夏天你就€€不€€穿衣服?”
杨絮笑€€了声,用手€€肘顶姜颂一下,“你这是抬杠。”
姜颂表情怪较真,“我就€€想给你买。”
“钱在我这,我不€€给你。”杨絮半笑€€不€€笑€€的。
姜颂没辙,冲布店老€€板说:“他付账。”说完拿着布迈着大€€长腿直接走人€€。
杨絮,“……”
姜颂做的一手€€的好针线活,跟来凤借了缝纫机,他在屋里专注的做裤子。
杨絮专注的看着他,心里暗暗遗憾没有可以录像的东西,哪怕有个照相€€机记录下也行啊。
姜颂,一个隐藏着裁缝属性的歌手€€演员。此刻杨絮觉得姜颂这个人€€,真的是很€€优秀。娱乐圈会唱歌的人€€不€€少,演技好的也不€€缺,但又会唱歌又会写歌又会演戏还会裁缝的应该不€€多吧。
“你是怎么学的用缝纫机做衣服?”杨絮实在好奇。
姜颂说这要归功他的奶奶,他奶奶嫁妆里有个裁缝,保存的非常新,而他小时候不€€少衣服都是他奶奶用那个缝纫机做出来的,那个时候他觉得神奇又好奇,便让奶奶教他,谁知道一教就€€会。
“一教就€€会?”杨絮震惊,“这么简单吗?”
“是啊,非常容易上手€€,做衣服没点问题。”姜颂说着问杨絮要不€€要试试。
杨絮眼神一亮,来了兴趣,“教教我。”
于是,屋€€€€艳阳高照,屋里,两个大€€老€€爷们在缝纫机边专注又认真的缝制衣服。沈力父母有从北京给寄来蚊香,杨絮点上,姜颂又跑去院里葡萄树下摘了两串发紫的葡萄,跟拆盲盒似的,吃到甜的笑€€眼一眯,吃到酸的浑身激灵。杨絮会有安排每天读书复习的时间,然后还有提问答题的时间,可以说每一天都是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