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昨年村里和城里的两个厂,除掉人工和各项开支,赚了有五万块。

还没揣热乎呢,赵亭松又拿出来购买了生产牙膏的设备,牙膏设备可比草药包的贵多了,一套下来花了三万块。

这么多钱,赵亭松有点心疼,但他想得开,知道生产设备对于一个工厂的重要性。

只要厂子一直运转,别说三万,三十万他也能挣回来。

之前的蚊香和草药包都打了松池日化厂的名号,邱阳推销这么久,和那些商户都熟悉了。

听说他们厂里研发了新的产品,挺多商户都愿意尝试。

卖不出去还能退货,反正亏不到他们头上来。

林砚池从报纸上尝到了甜头,新产品一出来,他又找专业人士打了广告。

他们这回生产的牙膏,分了好几种类型,有美白祛黄的,祛口臭的,还有清新口腔,减少牙龈上火的。

天然草本,温和不刺激,刷完之后,口里还会留下淡淡的香味。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他们生产了不同效果的牙膏。

城里人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还是很在意的,谁也不希望自己一开口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尤其是那些长期抽烟的人。

松池日化厂的牙膏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特别畅销。

加上邱阳手底下那几个业务员都很给力,短短一年,他们的牙膏就在全国打出了知名度。

昨年两个厂子的净利润有五万块,今年村里的厂子是沈得贵负责,赵亭松就没再插手。

光靠城里这个日化厂,他们这一年的利润就比昨年多了一倍。

赵亭松之前还老担心还不上政府的钱,厂子的收益这么好,他也放心了。

只要产品质量和数量能跟上,销售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日化厂能够成功还是得益于他们抓住了机会,在别人都不敢做不敢想的时候,他和林砚池大着胆子,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带头开办了北城的第一个私营工厂。

说白了就是没有竞争对手。

林砚池是个未雨绸缪的人,改革开放已经两年了,原本还在观望的人看到他们的成功都开始心动。

无论哪个年代,有人贫困,就有人富裕。

当初他们开厂为了资金的问题愁得不行,最后只能寻求政府的帮助,不代表其他人也会这样捉襟见肘。

房山县这边原本只有他们一个工厂,就这一年,旁边的工厂一下就冒出了好几个。

这边离主城区近,要是办厂,首选位置肯定是这。

林砚池和赵亭松商量一番,既然手上的钱已经足够,也不管当初定的日子,赶紧把欠政府的钱还了。

省得夜长梦多,到时候有人打他们这工厂的主意。

首都这边有权有势的人太多了,他们毫无背景,别人想收拾他们容易得很。

虽然这块地是市长亲自批的,但难保下面的人起歪心思。

还是得把地彻底写上自己的名字才安稳。

政府这边对他们工厂还是挺看重的,签合同的时候很顺利,谁也没为难他们。

这下是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也幸亏两人动作够快,不然还真要惹一身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