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赵保国叹了气:“他舅舅那边等着呢,都已经决定要去了,就别磨蹭了。”

林砚池附和道:“也对,早去早回。”

第二天,天还没亮,家里的男人就把赵亭松送去了县城,林砚池也跟着一起的。

沈得贵安排得很妥当,赵亭松不用坐火车,直接跟着城里的运输队出发就能到他那去。

走的时候,赵亭松给了赵保国和赵春风一个拥抱,这样他抱林砚池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多想什么。

赵保国和赵春风一人给了他一句叮嘱,轮到林砚池时,千言万语聚到嘴边,唯有一句:“一路平安,我等你回来。”

赵亭松不敢抱太久,狠心将人松开,就头也不回爬上了车。

林砚池站着没动,双手却用力握成拳,指甲都要嵌进掌心了。

平日内敛的赵保国看着车出发后,跟着车跑了好一阵,一直冲着赵亭松挥手。

“到了那好好听你舅舅的话,别在外面惹祸,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来。”

两条腿哪能跑过四个轮子,等到车子终于没影了后,他才停了下来,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提不起劲来。

他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是家里唯一不能表现出脆弱的男人,任何时候都要游刃有余。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村支书,而是一个为远行的孩子担忧的普通父亲。

赵保国这样让林砚池有些于心不忍,他安慰道:“小满哥一定会平安回来的,支书您放宽心。”

赵保国搓了搓脸,道:“让你看笑话了。没事,走吧,回去了。”

嘴上说着没事,他这心里担心得不行,天天就盼着赵亭松到那之后能写信给家里报平安。

这时候通讯极其不便,赵亭松和沈得贵汇合没两天,就给家里写了信,这信辗转大半个月才到了赵保国手中。

赵亭松在信里事无巨细,把自己遇到的事情都告诉了他们,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结尾的时候还说了句很想他们。

儿行千里母担忧,知道赵亭松一切安好,沈红英还是忍不住红了眼。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叫她如何不挂念赵亭松。

同一封信里还有一篇是写给林砚池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一切平安,等我回来。”

竟是将他临别时的赠言一句不变的还了回来。

沈红英埋怨道:“这孩子也不知道多写几句,难为你这么关心他。”

林砚池笑着把信收好,玩笑道:“他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就不错了。”

就这简单的八个字,对林砚池来说,已经足够。

现在的信件并没有什么隐私可言,本就不适合写什么体己话。

沈红英怕赵亭松的冷淡让他不舒坦,连忙找补道:“哪能不记得你,我们家小满还从来没跟谁这么好过,他跟你比亲兄弟还亲。你看,他在家书里还让我们多照顾你,完全就是拿你当亲弟弟看的。”

林砚池很淡地笑了笑,随即又微不可闻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沈红英知道了他和赵亭松真正的关系后,还会不会对他这么和善。

除了赵亭松的家书,林砚池还收到一封信。

他还以为自己给林母写的信会石沉大海,了无音讯,没想到,林母倒是给他回了一封。

那信有些厚,林砚池一打开,就被里面的大团结闪了眼。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林母竟然给他寄了钱,粗略扫一眼,林砚池估摸着这钱起码得有一两百,能抵林母好几个月的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