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可想而知,贤妃依旧没听王家的。
但从后来的事看,李永裕的上位也并未得到王家的支持,主要是当时他一连串动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先皇死的又突然,接着是大皇子的事,谁都没想到会那么快,李永裕就在萧家的扶持下坐上了那个位置。
闻相说完之后孙子柏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他将白子玉和闻相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复盘了几次,再结合原著剧情里关于李永裕的那些描写,他始终觉得整件事还是有些违和,尤其是“知恩图报”,“情深义重”这些词语出现在李永裕身上的时候,这种违和感就格外强烈。
不是说一个杀人犯他就不可能是个孝子,只是这理论显然不适合放在李永裕这样一个人身上。
他小小年纪就知道隐忍,蛰伏,可见其心机;他弑君夺位,又设计血洗大皇子全家,可见其狠辣阴毒,行事更是果断冷冽,说他冷血残忍也不为过,这样的人会为了感恩就顾念兄弟情?
这么说的话大皇子不一样对他有恩吗?皇后虽然别有目的,可大皇子对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啊,可他都做了什么?
登基之后,若说他对贤妃感恩戴德从而才对顺王那般宠信,可他任由顺王胡作非为,纵容他吃喝玩乐,不学无术,还给他送美人,如此纵容却又不让他参政……
这特么是真宠还是假宠呢?该不会是想把顺王养成一个漂亮废物吧?
况且李永裕生性多疑,这一点在他晚年之后更是被放大了无数倍,就算是他的亲儿子,枕边人他都不相信,越老越多疑,孙子柏想不明白就这样一个多疑的人他真的会那么相信顺王吗?
总而言之,孙子柏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于是结合他现代人丰富的故事经验,孙子柏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假设一切都是有预谋的,所谓的恩情与回报如果都是在算计之下产生的呢?
李永裕因为母亲的身份从出生就受尽欺凌,被皇后庇佑的那几年也不过是作为大皇子的挡箭牌而已,想来如此险恶的环境让他小小年纪就有了超出常人的心智和算计,所以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知道审时度势,在绝境中牢牢抓住贤妃这颗保命树,而后更是利用贤妃的同情心得到她的喜爱,从此得到贤妃的庇护。
李永裕那个宫女母亲的死恰到好处的帮了他,让他彻底被纳入贤妃的羽翼之下,然而一旦贤妃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存在就会显得多余,甚至于他还会走上原先的老路,成为贤妃孩子的挡箭牌。
所以李永裕必定不希望贤妃的那个孩子出生,只是他究竟做了什么,还是只是对贤妃的遭遇冷眼旁观,这孙子柏就不好下定论了,毕竟那时候李永也才七八岁,再怎么歹毒也终究还是个孩子。
不过也难说,毕竟人心难测。
至于后来贤妃接连几个孩子全都没能活下来,孙子柏一点都不相信李永裕会是无辜的,因为他无疑就是受益者之一啊。
所以李永裕对贤妃究竟有几分真心还真不好说,至于他这些年对顺王的宠信,大胆假设,倘若顺王不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而是聪明睿智呢?假设顺王有民心有能力也参政了呢?再假设顺王有了子嗣呢,这样的情况下李永裕还会那么宠信顺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