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谢大姑娘是冲着大皇子妃的位子来的,不对,应该是日后的太子妃甚至皇后!许杏明白了,倒是理解了建昌公主几分:“这时机耽搁不得,难怪孝期不满也得出来。”
“她是要办夫家的事儿,可也是夹带私货。”潘夫人冷笑,“她眼神倒是不差,满京城的少年郎,她挑中了侯府的,只可惜,人家也不瞎,看不上她那娇纵霸道的女儿!瞧着吧,她那丫头最后闹不好要成个‘鬼见愁’呢。”
这个话许杏就不好接了,潘夫人不怕公主,她却是惹不起的。
不过这一点也让她有些困惑。送走了潘夫人,她便请了刘嬷嬷出来说话。
刘嬷嬷听了她的话,冷笑道:“建昌公主当初和四皇子,就是逆王,走得十分近,那眼里可没有陛下和皇后娘娘。”她当初就是得罪了这一派,才受了那么多挫磨,如今提起来也是咬牙切齿的恨。
许杏懂了,建昌公主当初押错宝,得罪了皇帝和皇后,所以根本就不足为惧,难怪那么多命妇都在瞧热闹。
了解了这么多情况,虽然都跟自家没有太大关系,可是知道得多些,她心里也踏实些。
暂时放了心,许杏还是重点盯着自己新置办的产业。秋收了,红薯收成极佳,红薯作坊正式开工,现在有了正阳街的铺子,销路也不愁,更何况还有董家在京城新开的商号,也是有多少收多少的。山上初步的开荒和修整工作也基本完成,只待天气条件合适的时候就可以插枝栽树了。而咸鸭蛋和松花蛋的销量远大于预期,胡大福的老婆还做主,又多养了一百只鸭子,反正为了造纸多种芦苇,水塘也扩建了,倒也养得下。
“菌子卖了一些,鸭蛋和纸都卖得不错,连上铺子房子,我今年还能收入一千两呢,多少回一点本。”许杏算着帐,跟长青说话,“你让那帮混混修的路还不错,往西山上走,竟比从前少用了两刻钟。”
“林铮可有来咱们府里?”长青忽然问。
话题转得太快,许杏下意识的摇头:“没有啊,他不是回北疆去了吗?也没来告辞什么的,咱们也没那么深厚的交情。”
“他和宁哥儿告辞了,他俩人差着那么多岁数,又是文武殊途,竟不知是怎么那么要好的。”长青神色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