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的夏粮租子并山上砍的那几棵大树都卖了,得了有几十两,再加上房租和铺子里的利钱,一共是二百四十六两,这样,夫人您净贴进去了一千两。”时间就在这忙忙碌碌中走到了八月,各项工程都完工了,黑了好几度的同贵来跟许杏对总账。
许杏摇头苦笑:“好么,我置办了产业,原来是让我自己往里头扔钱的。”
“您扔钱的地方可不止这里,过了中秋节,侯府的大姑娘就要出阁了,您和欣姐儿都得去添妆呢。”同喜在旁边提醒她。
许杏拍了拍额头,佯装严肃的对同贵道:“你可听见了?赶紧的,把该开的开起来,夫人等着用银子呢!”
话虽这么说,酒庄虽然修好了,却是开不起来的,因为没有葡萄,而且不光今年,只怕连明年都开不起来,反倒是鸭蛋鸡蛋这些已经开始有些收获了,造纸工坊那里也可以开工了。
芦苇这东西生命力算是比较旺盛的,至少在许杏的湖里生长良好,造纸的原料倒是不缺。有了在临川时候做竹纸的经验,同贵上手也很快,在第一批腌制好的咸鸭蛋和松花蛋上市的时候,许记的纸也造出来了。
“这个纸比竹纸加工起来要容易些,虽算不上很好的纸,但也好用,而且我觉得比竹纸还是要好些,寻常人家写字用足够了。”同贵拿了样品来给许杏看。
许杏很高兴:“嗯,你说得对,咱们就做普通百姓的生意,别看价钱不算很贵,可是量大啊!这里毕竟是京城,大部分人家都识字,也会送孩子读几年书,书肆、文墨铺子也多,不愁卖。”
红薯作坊是准备等到过了中秋、红薯收获以后再正式开张的,而磨坊则是在修好之后就开工了。一开始磨坊加工的是许杏自己那八十亩地收上来的麦子,之后也收购村里人家的麦子,加工了往京城里卖面粉,而村里人拿麦子来换面粉也可以,这么着,没过多久,磨坊的名声倒是在四里八乡的传开了。
许杏的磨坊其实和农户们自己用石磨推面粉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要更有技术含量一些。磨坊里专门有人完成清理杂质这个工序,保证麦粒和面粉的清洁,之后比较有难度的是给小麦进行水分调节,一开始这是由许杏亲自把控的,在作坊里的伙计们掌握住准确的湿度之后,她才放手。着水润麦之后就是反复的研磨了,作坊里有好几台大石磨,做这个活计的伙计也多,研磨的匀净、细腻程度远远高于普通农户。在这里,许杏特意把面粉分为了普通面粉、特细面粉和全麦面粉,当然也是各有目标客户而分别定价的。
磨坊七月里开工,生意倒是出人意料的好,尤其是进了八月份,因为要过中秋节的缘故,特细面粉的需求量暴涨,一个月居然盈利五十两,大大超出许杏的预期。
于是这个夏天就在千头万绪的准备、试制、开工、销售当中飞快的过去了。
当许杏终于理顺了各项事务,能够暂时不去管这些的时候,她才发现,好像京城内外的治安状况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