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你自己想好了,别手里太紧了就好。”许杏道,“我就不客气了,说实话,我这作坊里也有些东西要添置,正好要周转周转。”
她拿着钱出去了,长青站在窗边,看着她大步走到长山面前,仰着脸跟长山说要开始旋粉皮的事,又跑到小秀面前说让她带着侄子准备熬糖,满是稚气的小脸上毫无迟疑,干脆利索。他看着看着就笑了。
许杏是能干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了,可是每每看到这样忙碌的她,他还是心生欢喜。他不知道世间女子有多少种样貌,可是许杏显然和祖母的精明强势、姑母的市侩算计、母亲的糊涂任性都不同。
她聪明懂事,勤快能干,真诚随和,每一样都难能可贵。最可贵的是她好而不自知,不卑不亢,脚踏实地。
还很信任他。
大概是因为他一开始开口留下了她吧,这小姑娘就视他如恩人一般,对了,知恩图报也是她的优点。
长青几乎可以认定许杏有点儿古怪在身上,不论是那些加工红薯的手艺还是精准快速的算术,抑或是这种不卑不亢的心态和谈生意时的分寸,都不可能是许家村那对贪婪愚昧的夫妻能养出来的,甚至根本不是一般的乡下小姑娘能有的。起初他不是没想过探究一二,可是现在呢,他似乎许久都没有想过这些了。
她原本是谁、从哪里来,一点儿也不重要,她就是许杏,和自己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许杏。
五月里又到了要大量淀粉做凉粉的时候,镇上刘老板那里的需求量又多起来。单家夫妻也在县城联系了两家酒楼供货,从许杏这里订购的淀粉也多了。倒是董家那边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只增加了粉皮的订单。
对此,许杏并不着急。淀粉虽然利润薄,可是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产量大,而且大量加工了也不怕压货,随时都可以加工成粉条或粉皮。至于董家那边,他们体量大是没错,可是产品铺开摊子肯定是需要周期的,这个急不来。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今年家里的麦子还是赵氏负责收割,长青和许杏打下手,金氏就没有出面了。毕竟又长大了一岁,长青和许杏各自当半个劳力,也能干不少活。长青自己买的那三亩地因为种着春茬红薯并不需要收割,但是可以预计有几两银子的进项,于是家里收了麦子一斤都不卖不说,还趁着麦子刚下来便宜,又另外买了些,这一茬忙过去,家里很是多了几百斤面粉。
赵氏高兴极了:“往后咱家真的顿顿都能吃细面了,都说地主日子好过,可是真的好过!”
虽然嘴上不说,许杏也是高兴的。她往家里交着不少的银钱,可是成天吃粗粮咸菜,影响她的生长发育啊!能吃得好一点,她才能长高长大身体健康。
长青就跟金氏说:“奶奶,如今家里不缺粮食,以后油和肉什么的咱们也日日吃些吧。”他刚才看到了许杏眼里的期待,觉得有些好笑,既然家里有能力,就不要再那么紧巴了。
对此金氏并不苛刻,当下就同意了:“行,让你娘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