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也在一旁笑:“可不是么,我看姐姐们都会打扮。”
她这一句话,主要捧起来的还是春巧。
房间里只有她们几个,说话的都随意,宋婉笑了之后就当甩手掌柜:“要我说是能说,也能想到,但真要让我做,恐怕还是不成……”
“哪里用姑娘动手,我们来就是了,也让我跟姐姐学几手,免得针都拿不住。”
春香在一旁很是积极,一句“姐姐”直接把春巧架起来了,春巧听了笑得无奈:“可见这‘姐姐’也不好当,还要教人才是。”
她们两个说笑着,孙嬷嬷都不参合,含笑看着,因春香这年龄明显是以后要给春巧接班的,春巧本就有教她的任务,也就不推诿,两人相处和睦,看得孙嬷嬷也高兴。
高兴之余又要叮嘱宋婉,在这一次赏梅宴上一定要跟紧大部队,若是有机会,也可看看合适的小郎君,却不要太投入心思了。
“姑娘大了,这些话本也不当我这个当嬷嬷的说,可夫人、姨娘都不在身边,这又是难得的机会,有些话,我就僭越了,先给姑娘说了,也让姑娘听听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孙嬷嬷这个人,相处起来是真的挺让人舒服的,她对原主的好让宋婉多有几分愧疚,这是她占了原主的。
“嬷嬷说了,我听着就是了。”
宋婉知道孙嬷嬷这样说,是为了不落口实,免得给外人一种“姑娘是嬷嬷教养”的感觉,在古代,说一句“姨娘养的”都是在骂人,说“嬷嬷养的”更是贬低人了。
孙嬷嬷为人谨慎,行事上也从来不会大大咧咧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开了个头之后,就说到了婚事上,她坐在宋婉床前的一张小圆凳上,拉着宋婉的手说:“姑娘以后的夫家,那肯定是门当户对的人家,那些小门小户的是不能沾的,再好也不能,人活在世,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离不了钱,若是嫁了个夫家,只盯着姑娘的嫁妆,那是万万不行的……”
庶女的嫁妆,除了公中给出的那一份儿,剩下的就要靠姨娘添补,但宋婉这里靠不上周姨娘,她自己都节衣缩食,给礼物只能给佛经,又不得宠,又没有旁的子嗣,哪里有什么钱财来给宋婉压箱底。
这一算,她的嫁妆只怕是宋家垫底的那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就是不指望娶妻暴富,却也不愿意娶一个包袱回来,只怕多有挑拣的。
“咱们府上没分家,就是老太爷最大,正好老夫人那里还有些勋贵关系,要我看啊,姑娘以后若是寻得一个勋贵人家,方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