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星城的变化很大,新划分了好几个职权部门,再加上职责的细分,多了不少岗位,所以提前启动了恩考。

朝廷启动那叫恩科,湘州就叫恩考,今年的科举出事,再加上国战,没有人提起重启科考的事情。

湘州是云丞淮的封地,选拔官员是她自己的事情,以前她没有就藩,皇帝才能插手,现在再想插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恩考的制度,让人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可人们都想做官,不管制度怎么样,只要能做官,嘴上说着不参加,报名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云丞淮根本不担心没有人参加恩考,哪怕恩考的制度比较奇怪,但万一呢?

有一些不识字,却很有经验的人,用的是面试方法,只要确实有真才实学,就可以录用。

她们是不识字,可她们的经验都是宝贵的,那些经验都可以记录成册,为以后打地基。

这一代不认字,只要湘州的教育计划普及,最多两代,就不会再出现不认字做官的情况,况且她们做的不是官,是吏。

想要当官,还是必须要认字的,不然连奏折都不会写,那可还行。

虽然是吏,但也是吃公家饭的,有那种被人起哄前来的,没想到真的被录取了,开始有人到官府问还要不要人。

然后被告知,每年开春进行大考还有小考,错过就得等明年了,不少人都后悔,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疑心,结果还要再等一年。

这一次的恩考,为湘州选上来不少的官吏,能通过恩考的,都是真正有能力的,就算纸上谈兵,也可以放到湘州学堂里做老师。

湘州的恩考制度传到外面后,有很多人开始打听,甚至有人想要迁移到湘州。

湘州短短几个月,整顿了吏治,开启了恩科,还建立了学堂等。

针对小孩的免费学堂,本着不去白不去的想法,有很多人把家里的小孩送了过去,那些都是三五岁的孩子,在家又不能帮忙,不如送到雪堂去。

只不过,虽然学堂不看重乾元,和元,坤泽,但送到学堂的,多是乾元跟坤泽。

云丞淮让学堂的老师调查过了,乾元能进入学院,本就是家人的看重,坤泽送进来,则是家人希望坤泽多学习,以后能“卖”个好价钱,而和元几乎没有。

就算是三五岁的和元,家里都指望着她干活,没有送到学院的意思。

所谓的乾元高贵,导致了和元的处境艰难,可这个世界,和元的数量是巨大的。

可惜湘州现在实力有限,不能开设镇学,否则就能强制孩子门入学了。

湘州在每一个城建立三个学院,在每个县设了一个学院,加起来有近百个学院,每个学院目前只有认字班,还没有开设别的学科,哪怕是这样花费也是很大的。

还是得慢慢来,仅仅几个月,云丞淮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湘州的一切都在变好,乡绅的反对,在见了几次血后,就彻底老实了,至少表面上不敢再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