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是玻璃能够行销海外,朝廷每年能收到多少分红。李世民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呼吸都加重了几分。而且,在折子里他还建议这样的项目可以多一点,比如丝绸、瓷器……
这封折子又引起了三省六部的一场大争议。
有人觉得此法可行,也有人觉得朝廷岂可行商事?
还有一部分人担心这是与民争利。
而伴随着这场争论浮上水面的还有一个让人隐隐心惊的问题——盐铁,可要仿照汉朝桑弘羊改制,将其收归国有?
总之,这段时间的朝堂与宰相集议上,那是相当的热闹。
“海运赚不赚钱,微臣并不清楚。但是,”房玄龄道,“前隋时,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军需粮草也是走的海运。奈何那时运河还没有疏通,长安洛阳无法通到扬州泉州等地,最终只能放弃。”
李世民与他共事多年,极有默契:“是了,走海运明显更快,自然货运更快,成本也更低,于贸易有利。”
看来的确是赚钱的。
只不过这事一时半会儿还定不下来。他想起朝堂上的纷争,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角,笑骂道:“他们两夫妻,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江南,但给朕找事的能力却是不相上下的!”
时不时,就能让朝堂吵上一吵,辩上一辩。
房玄龄呵呵笑道:“这也算是本事。”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悲田院这两天好像要开张了吧?”
房玄龄颔首:“钦天监已经拟好了日期,就在后日上午巳时一刻,即对外迎客。”
李世民想起自己见过的悲田院的样子,悠然道:“周十三与徐四娘,均一心为民。大唐得此二人,也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