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封王的消息一出,项羽手下十八路诸侯都蠢蠢欲动起来。

蒙盐只盯着胡亥交待的三郡——他已经把锦囊销毁,可是却能背过绢布上的话了。

胡亥锦囊中叮嘱,如果他自己请封不行,哪怕与别人共王之,也要拿下这三郡。

这个“别人”会是谁呢?

第133章

当初六国后人起兵, 灭了大秦,打着的旗号,是说秦“不义”。秦怎么不义呢?因为他灭了六国自己做了皇帝。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自己管天下的, 就是从前商周时期, 也都是各诸侯王共奉一帝,分理天下。

那么好了,既然说秦朝这么干是不义的,现在项羽也不能自个儿称帝, 否则岂不是很打脸?况且在此时人看来,称帝多半是不能长久的。

所以就只剩了这天下怎么分的问题。

大家打天下的时候, 看起来都挺听项羽的——当然也只是看起来,私下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不然作壁上观是怎么来的呢?

可是到了封王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甘落后, 各有主张。

所以史书上写是“诸侯之相王”, 而不是项羽给他们封王。

给各诸侯怎么分封地, 项羽心里早有个谱。

其他人都好说,但是刘邦却一定得有人看着才行。一来是身边人都谏言过,说这刘邦平时好美色好美酒,可是入了关中, 居然秋毫无犯,这厮所图甚大啊——虽然项羽看着刘邦流里流气,谨小慎微,不像能干出大事儿的人, 但是项羽还要是防着他。

因为项羽自己心里亏得慌。

毕竟“先入关者王之”这话大家都知道,而先入关的人是刘邦。

可是这让项羽很憋屈,如果不是他在北边钳制住秦军主力,就凭刘邦那仨瓜俩枣的兵力,能进了关中?不只是项羽,其余所有的诸侯都不能服气。

然而不让刘邦王关中,却是公然违背了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