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胡亥牙疼似地抽了口气,想打人。

第55章

孔鲋, 孔子八世孙。

后世听起来很牛掰。

其实秦末,儒学已经不算显学。

当然,儒学有过它辉煌的时期, 在孔子门徒三千、孟子从车数百的时候。在《韩非子》一书写就的时期, “世之显学,儒、墨也”。那时候儒家还是争鸣百家中的翘楚。

可是随着秦朝的崛起,以吏为师,以法治国,儒家的地位逐渐降低。

虽然降低了,但是儒家始终是诸多学说中的前几位, 只是没有孔孟时代那么显耀了。

毕竟, 这会儿的儒家还没有经过董仲舒的改革,还没有加入“尊君”的思想,不能为统治者所用,自然式微。

先帝虽然重用法家, 可是并没有“罢黜百家”,而是博采众长。

活生生的例子, 就是孔鲋。

先帝封孔鲋为“文通君”,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儒家的肯定。

然而孔鲋自己并不出仕,自知机变不如诸弟子。

此刻叔孙通见皇帝沉吟,忙又道:“陛下, 小臣当初能来我朝为官, 要多亏老师教导。”

“哦?”胡亥从让人头痛的选择题中回过神来, “孔鲋怎么教导你的?”

叔孙通道:“老师说,小臣‘能见时变’,应当来为朝廷效力。”

胡亥哭笑不得,“好一个‘能见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