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开始大手大脚的文士成了束手束脚, 不管百姓带着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官府要求判断,官员们都硬着头皮干。
各个城内的治安不但没有变好,“我去官衙告你”反而成了流行。
想要到官府告状, 就必须会写诉状,进而, 百姓们又养出了一堆擅长挑唆的讼棍。
有讼棍在背后支招,撒谎、伪造证据的风气也再也压不住了。
姜南风头戴幕离跟着刘虎外出视察,就眼睁睁看着一场原本十分明确的案子最终在讼棍的“帮助”下判成了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果。
刘虎一脸得意:“证据确凿,姜候,我家将军把城池治理得不错吧!”
这还算不错?也就是事情小,百姓吃这一口亏不算大事,加上有辽东军杀神的威名震着,不然你看看会有什么后果!
姜南风敏锐地察觉到不妥,被刘虎这番回答气得额头青筋直跳。
姜南风忍不住嘲讽:“你们这么多年治理百姓没出乱子,一要感谢军队百战百胜,二要谢谢敌军待民如敌寇了。”
刘虎性子再直也听出来这不是夸奖了。
他脸一垮,小心翼翼地反问:“姜候,那咱们怎么办?推翻这案子?”
不过是谁家多另外一家一根丝线的小事,哪里用得着大张旗鼓的再升堂改判?
这事情反映出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小事根本不应该闹到堂上来,耽误官员的时间。有这时间,让官员带人规划一下城市建设,出去补城墙、挖河道,难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