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后记 一九五〇年八月

大医·日出篇 马伯庸 4650 字 2个月前

双鬓斑白的孙希从二楼的院长室退出来,手里握着一份病历,朝着楼梯口走去。

路过的小护士很奇怪,向来风度翩翩的孙主任,怎么突然看上去比之前老了那么多?就连手都开始抖起来。孙希没有理会她们的招呼,一步步走下楼梯。在楼梯下方,同样是花白头发的方三响早等在那里。

“怎么样?”方三响一见他下来,迫不及待地问道。

孙希把病历本递给他,语气苦涩:“确认扩散了,癌变组织已向十二指肠浸润,而且结肠、肝、胰腺都发现了转移性结节。”方三响如同被电击了一下,缓缓接过病历本,认真地看起来,不肯放过每一个字。

“这个真的确诊了吗?没有可讨论的空间?”他不甘心地翻动着,一页纸不知要看上几遍。

“崔之义院长和沈克非院长联合做的会诊,不会有错。”孙希苦笑。

方三响怔了怔:“那英子还有多久时间?”

“已经是末期了。运气足够好的话,三个月,运气不好的话……随时。”

“那……英子知道了吗?”

孙希摇摇头:“我没跟她说,但以她的聪明,除非不去见她,否则根本瞒不过——不对,如果我们一直不去见,她也能猜出来。”

方三响“扑通”一声,坐在旁边的躺椅上,双眼发直,久久不能出声。孙希坐在他旁边,想要劝慰一句,一开口自己先哽咽了。他们都是专业的医生,知道这个诊断是没有任何侥幸的。两个老头就这样并肩呆坐在那里,足足坐了一个小时。无论是唐莫还是其他医护人员,都不敢去打扰,远远绕开。

犹豫了好几天,最后两个人到底鼓起勇气,来到英子在第一医院的病房。孙希带来一束玫瑰花,方三响拎来了一袋牛肉:“这是严之榭找到的,一个淮北人在武康路角开的任桥牛肉馆,真亏他能找到。”

姚英子笑起来,这是三人初到蚌埠,孙希特意买来给她的。当时她赌气没吃,后来也一直没机会吃到,时至今日,才算得偿所愿。

“探访病人不送花,反倒送牛肉,我真服气老方你。当初天晴怎么就看上你了呢?”孙希把玫瑰花插进花瓶,左摆右摆,始终觉得不满意。

姚英子一听这名字,惊讶地看向方三响。方三响笑着说:“广慈那边终于有消息了,说天晴是在云南那边。据说她是从武汉撤退后去的,然后又随军入缅,害了热病,折腾到现在才算落实了身份。钟英已经赶过去了。”

他尽量说得轻松,可病房里的三人都明白,这段经历只怕艰苦到难以想象。姚英子一拍巴掌笑道:“人还活着就好,等他们回来,你们一家三口终于能团聚了,不知小钟英见到亲妈还会不会哭鼻子。”

“呃,是这样……”方三响抓了抓头,“他们不回来了,天晴的身体怕是吃不消长途跋涉。我会安顿好这边的事,也搬去云南。”

别说姚英子,就连孙希都吃了一惊,他之前都没听过这个计划。方三响坐在椅子上,语气严肃:

“我跟颜院长仔细聊过这件事。我这次去云南,一是陪天晴,二是想效仿英子你和陈志潜教授,在当地农村开办速成医疗培训班,培养出一批粗通防疫和常见病治疗的土医。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是否能为四万万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我打算去践行。”

“好家伙,咱俩从年轻时就争论这个话题。现在你不跟我说这些,是怕我骂你吗?”孙希不满道,“你可想清楚,那边苦得很。”

“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有人去关心。做医生的都窝在大城市里,算什么苍生大医?”

孙希笑道:“你啊,说是嘴笨,其实比谁都毒。可惜这次你讽刺不到我。要说苍生大医,我也有意愿去争一争。”说完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炫耀式地拍在两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