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堕入完全的黑暗之前,惊恐伴随着剧痛,鞭打着靳荣的意志。之前明明搜得很干净了,这玩意太子是从哪里弄来的?
“这是朱卜花送我的!今天我把它还给你!”
朱瞻基吼叫着,又一次把拳头砸上去,令靳荣的左眼溅出更多血花。他用力太过,右肩有大块血迹在迅速扩散,可太子毫不关心,凶猛地转到靳荣背后,一脚踹在腿弯处,令这位“军中关公”双膝跪地,然后拔出他腰间的直柄刀,横在他的咽喉处。
这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迅猛直接,仿佛胸中有一股恶气倾泻而出。
那些卫指挥使和千户没反应过来,怎么短短一瞬间就形势逆转,靳荣反落到太子手里了?他们大惊失色,一起要冲上来救人。朱瞻基却断喝一声:“退开!”
带着漂亮钢纹的精白利刃,顶在了靳荣的咽喉上。这些人只得听从朱瞻基的要求,迟疑地朝后退了几步。
“吴定缘,你还活着吗?”朱瞻基嗓子嘶哑,刚才那一声怒吼把声带都几乎扯坏了。
“还活着,大萝卜。”
“放开他!”朱瞻基抓住靳荣的头发往后一扯,让咽喉更贴近刀刃。
靳荣亲兵们赶紧松开了手。吴定缘勉强从地上爬起来,强忍胳膊上的剧痛,朝这边晃晃悠悠看过来。他一见到太子右肩的血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家伙太狠了,竟然直接挖出了深埋肩肉的箭镞,这一下子苏荆溪前功尽弃,右肩的筋骨怕是彻底废了。
但若非如此,今天这局面也难以打破。
吴定缘知道当下不是矫情之时,他迅速跑到太子身旁,替他握住直刀控制靳荣。太子刚一松手,身子一个趔趄,捂着右肩差点倒下去。
一个人要承受多大的痛楚,才能硬生生从自己的血肉里抠出箭头来。这种体验,连吴定缘都不敢想象。他努力把这些无谓的感叹都驱散掉,把直刀在靳荣咽喉上一贴:
“快让所有人都停手!”
靳荣血流满面,却只是闷哼了一声,既不求饶,也不呼救。吴定缘不能真的杀掉他,只好抬头冲那些卫指挥使与千户喝道:“不想他完蛋的话,就快喊住你们的手下!”
几个卫指挥使、千户连忙答应下来。忽然靳荣有个老亲兵放声大哭,跪在地上,恳求先给主家止血。朱瞻基正要点头允许,吴定缘已先喊出来:“你们不许靠近,只能扔些止血散和布巾过来。”
亲兵们急忙把一袋军中伤药和布卷抛过来,吴定缘把刀锋稍稍松了一点,让靳荣自己包扎。靳荣到底是老兵,虽然双眼俱失,但硬气地一声不吭,双手稳稳地处理起伤口来。
伤药他只用了一半,另外一半则被朱瞻基拿走,给自己的右肩包扎。刚才那一狠命拔,让箭镞反钩扯起了一片血肉,本来快痊愈的伤口彻底毁了。
趁着这个空当,卫指挥使和千户们飞快地跑到旗台下,呼喊麾下卫官住手。
此时的旗台下一片狼藉。梁兴甫被一层层渔网缠住,动弹不得,在他周围密密麻麻躺着几十个卫官。更多的卫官红着眼睛,一边叱骂一边用钢叉、直刀不断朝渔网里刺,将他刺得浑身像个血葫芦。梁兴甫当真悍勇无匹,他凭一己之力吸住了整个大校场几百人的注意力,下面居然一个人都没留意旗台上发生的事。
一直听到几个长官匆匆跑下来呼唤停手,这些卫官才惊觉旗台上的异变。这才多一会儿,总兵官居然成了阶下囚?他们面面相觑,满腹疑惑,一起朝旗台聚拢而来,很快便把台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大校场内一时间陷入了一个奇妙的僵局。山东都司的卫官们不敢靠近高台,唯恐伤了指挥使;高台上的几个人也无法突围而出。两边的均势,全落在了吴定缘手中那一口钢刀之上。
几百双眼睛就这么盯着台上,个个目光凛冽,杀意盎然。吴定缘却像是全无感知一样,对着台下一指梁兴甫:“放他过来!”
几个千户看了眼血流满面的靳荣,无奈地发出军令。很快有几个人扯着渔网,把梁兴甫一路扯到旗台下,周围无数仇恨的目光射过来。他一身血肉模糊,烧伤形成的血痂都被翻起来,几乎看不出是个人,可仍旧姿态稳稳地站在原地,铁塔般稳当。周围的人攥着兵刃,很有默契地与他保持着距离,否则那压迫感会令人无法呼吸。
旗台上有几杆高灯,比周围要明亮得多。梁兴甫刚刚走上高台,人群忽然发生了一阵骚动。
“是梁兴甫!”一个声音颤抖着喊道。紧接着另外一个声音也惊叫起来:“真的是他!”“原来他还活着?”第三个声音充满了恐慌。
叫出声音的人,至少都是总旗以上的卫所卫官。这些细小的涟漪接连不断地泛起,让校场沸腾得像要开了锅。刚才梁兴甫在黑暗中力战几百人的神威,居然还不如现在露脸所造成的震动大。
梁兴甫面无表情,毫无得色。吴定缘倒是吃惊不小,这个名字居然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难道他跟山东都司有过节?是了,他是白莲教的护法,想必曾跟山东都司的军队交过手,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还真是梁兴甫啊?”
一旁朱瞻基瞪圆了眼睛,他的惊骇不比别人小。梁兴甫像一尊杀神从南京跟到淮安,简直快成了噩梦,怎么一到济南反成了救兵了?吴定缘没空详细解释,只是沉声道:“白莲教已归正。”
朱瞻基还没感叹,单目流血的靳荣先冷哼了一声,随即含混不清地嘀咕了一声:“想不到,他也来了。”吴定缘眉头一皱:“你也认识梁兴甫?”
靳荣道:“就算我瞎了,耳朵也能认出来这个人。二十多年了,他竟还活着。”
吴定缘心中大起疑云,二十多年?这么说来,靳荣早在永乐之前就认识梁兴甫了,比佛母起事更早。不过眼下这局势不容他刨根问底。于是吴定缘一晃刀柄,逼住靳荣:“少说废话!快让你的手下都退开。”
靳荣冷冷道:“没用的。”
吴定缘手腕一抖,刀锋压下:“你不说也无妨。只要你死了,你猜那些人会跟谁走?是一个死了的叛卫官军,还是如假包换的大明太子爷?”
叛乱这种事本来心理压力就大,现在首脑又被挟持,群龙无首。只消太子堂堂正正亮出真身,占了大义名分,台下那几百名卫官还能向谁效忠?
可出乎吴定缘意料的是,靳荣还没发话,朱瞻基却先摇起头来:“没用的。”吴定缘莫名其妙,这句话说得没头没尾。太子随即又补了一句:“他和朱卜花是老战友,皆是汉王麾下。整个山东都司的兵马,都是我叔叔的旧部。”
“你自己猜出来的?看来还不算太没用。”靳荣难得地夸赞了他一句。
“你们真是……好谋划。”太子感慨了一句。
当他猜到幕后贵人是汉王,一切线索都有了解释。朱卜花带勇士营南下,是为了确保在南京干掉太子;靳荣则暗中在济南集结山东都司的兵马,北上京城。成为汉王篡位最为锋利的一把利刃。
两京之谋的全貌,至此显露出了大半布局。北京、南京、济南三点并发,格局之闳阔,令人咋舌。
所以太子说没用。愿意来济南的卫官,一定都是靳荣的死忠心腹。一旦靳荣被杀,这些人与其跪求太子宽宥,更可能是一拥而上,把朱瞻基、吴定缘等人剁成肉泥,然后一哄而散。
吴定缘遗憾地“啧”了一声,只好放弃了劝说卫官们投降的幻想。
朱瞻基捂着右肩,鲜血顺着指缝缓缓流出来。吴定缘不敢再耽搁,对台下大声道:“给我们备好三匹快马来,搬开北辕门的拒马,要快!”
台下的人一阵轰乱,吴定缘把靳荣的肩膀一推,厉声道:“快!”那几个卫指挥使和千户没奈何,只好吩咐下去。过不多时,有人牵来三匹高头骏马,鞍辔齐备。
“牵到台边,让开一条路!”吴定缘说,缓慢地在靳荣的脖颈上划出一道血痕。
下面的卫官眼睛都要喷出火来,可是谁也不敢害了长官性命,只好后退几步,让出一条路来。吴定缘比了一个手势,朱瞻基先跳下台去,翻身上马。梁兴甫也站起身来,但他没有急着上马,而是接过吴定缘的钢刀:“你先走。”
吴定缘顾不上感叹病佛敌这莫名的体贴,他纵身跳下台去,也翻上一匹马。梁兴甫挟持着靳荣走到台边,突然念诵起《要行舍身经》来。
吴定缘突然寒毛一竖,上次听到经文,自己差点被凌迟处死,这次病佛敌又要发什么疯?
只见梁兴甫缓缓垂下钢刀,手腕突然一转,在靳荣腿上削下一块肉来。靳荣猝不及防,发出一声惨呼。这一下子卫官们急了,纷纷朝前拥来,梁兴甫一晃刀刃,再次把他们逼退。只是这一进一退,让离开的空隙越发狭窄。
“梁兴甫!”
吴定缘起了急,这个节骨眼上,何必节外生枝。梁兴甫的眼神十分平静:“有些旧事要处理。”说完手起刀落,又从靳荣手臂上削下一块血肉。
吴定缘知道这家伙疯起来,根本不管不顾。眼下情势紧急,也只好随他去。他转身一抖缰绳,对太子说:“走!”两匹马朝着北辕门而去。
这边梁兴甫念着《要行舍身经》,挟持着靳荣到了台下,要把他架上第三匹马去。不料原本萎靡不振的靳荣在上马的一瞬间,双臂蓄势,爆发出一股强劲的力量。
这力量不足以挣脱梁兴甫的束缚,但多少让身体恢复了一点自由。梁兴甫反应迅捷,飞起一刀去削他的脑袋。如果靳荣不想死,就只能乖乖把头低下。
可靳荣的选择,连梁兴甫都没料到。他不闪不避,硬生生让脑壳撞在了刀刃上,顿时血流如注。与此同时,他冲着四周大吼起来:“挟质者,与质同击!”
他的声量颇大,震得整个校场都嗡嗡直响。这是军中铁则,挟持人质的人,要和人质一起杀死,绝不妥协。台下卫官们本来束手束脚,一听他如此吼道,立刻群情激愤。
梁兴甫第一次变了脸色,要把他往回拽。靳荣夷然不惧,瞪着血肉模糊的左眼,继续大声道:“不要管我,杀死太子,汉王不会亏待尔……”靳荣最后一个字没吐完,被梁兴甫一拳捶在嘴里,数颗牙齿拖着长长的血丝飞出去。
可惜为时已晚,四周卫官们的眼神变得炽热起来。之前他们投鼠忌器,不敢伤害主官,以致人心浮动。现在靳荣一句话,解开了最后一重束缚,叛军对太子动手再无丝毫忌惮。
在马上的吴定缘听到了这句话,顿觉不妙:
“快走!”
他猛地把铁尺掷出去,刺中朱瞻基的马屁股。骏马吃痛发出嘶鸣,前蹄高高扬起,作势要往前狂奔。可前方密密匝匝全是人群,它的起速太低,不足以撞开障碍,反而被斜斜举起的刀叉阻住。在更外围,许多顶笠盔攒动着,从四面八方拥过来,把这几匹马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蓬勃的杀意从旗台四周燃起,密不透风地笼罩下来。
梁兴甫冷哼一声,把靳荣高高拎起来。此时靳荣双目已盲,身上全是割伤,鲜血一滴滴落在校场地上,很快聚成一汪小池。卫官们的逼近速度放缓了一些。可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的犹豫在迅速消失,发起攻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吴定缘和朱瞻基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出了绝望。周围有几百人,个个都是精锐卫官,这一次可真是毫无翻盘的可能了。
“没想到,我堂堂大明皇太子,居然是要跟一个篾篙子死在济南。”朱瞻基苦笑道。
“活该,你一个要当皇帝的人,非要跑来送死!”
“我怕我当了皇帝,就救不了你了。于谦有句话没说错,皇帝行事须心系天下,很多事情就不能做啦。”朱瞻基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件事,“我对你这么够义气,你现在看着我,头还疼吗?”
“疼。”吴定缘回答。
朱瞻基冷哼了一声。
“不过一会儿就不疼了。”
朱瞻基抖了一下缰绳,心情平静下来:“早知今日,当初在南京,便不勉强你护送了。”
“你还欠我五百零一两银子,还有一袋合浦珠子。”吴定缘面无表情。
“于谦会还的,香炉还在他那儿呢。”朱瞻基仰起脖子,看向漆黑如墨的天空,“只可惜咱俩在香炉前的誓言,谁也实现不了啦。我回不去京城,你也报不了你爹的仇。”
听到这句话,吴定缘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事已至此,很多恩怨也不必说出来,就让太子这么懵懂死去,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咳,对了,最后问你一个问题。”
朱瞻基突然露出一丝羞赧:“你喜欢苏大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