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无人分担的家务

应得的权利 凯特·曼恩 6830 字 2个月前

关于男人有权利让女人做家务

“男人就是觉得他们有权利享受我们的劳动。”达茜·洛克曼在《所有的愤怒:母亲、父亲,以及平等伴侣关系的神话》(All the Rage:Mothers,Fathers,and the Myth of Equal Partnership)中这样写道,“这种应得权利感的光彩如此炫目。”1 这也给许多异性组合家庭蒙上了一道长长的阴影:拥有男性伴侣的母亲,在抚养子女和承担家务中付出的比例要比她们的男性伴侣多得多。社会学家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过一个说法—“第二轮班”,用来描述女人每年多做的一个月家务,这样的劳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没有被编入家庭预算。

这种家庭关系不平等的残酷现实可能会令人惊讶。在描绘当代异性伴侣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个有现代意识、积极参与家务的父亲形象,但不幸的是,这个形象具有误导性。虽然从1980年到2000年,美国男性在家庭育儿中的参与度确实提高了(因为女性劳动参与率急剧上升),但随后却出现了停滞。在一项有关这方面情况的代表性研究中,社会学家吉尔·亚沃斯基、克莱尔·坎普·杜什和萨拉·朔佩-沙利文发现,对于父母双方都全职工作(大约每周40小时)的家庭来说,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会让父亲在家承担的工作量每周增加约10小时,而母亲的工作量则增加约20小时。所以,从工作量的角度来看,做母亲的代价要比做父亲的代价大一倍。不仅如此,父亲在这些情况下承担的新工作都属于和孩子一起时相对“有趣”的那类工作—例如,和小宝宝玩。父亲们做这些事的时间是平均每周4小时,因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做家务的时间就减少了5小时。母亲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只减少了1小时,但需要增加大约21小时的育儿时间,包括15小时的体力活,例如给婴儿换尿布和洗澡。母亲和婴儿互动的时间仍然会更多,大约平均每周6小时。2

皮尤研究中心和美国劳工统计局收集的时间使用日记统计也显示了类似情况。2000年,他们发现,有工作的女性承担了大约三分之二的家庭儿童保育工作,她们的男性伴侣承担了其余三分之一的责任。这里也同样可以看到,女性做了双倍工作。令人不安的是,在过去的20年间,这些数字一直保持稳定。3

乐施会(1)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仅比男性多从事一倍无偿护理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女性还属于少数。在世界各地,女性从事的这些工作平均是男性的2到10倍。这项工作的全球价值估计为每年10万亿美元。4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实现男女之间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平等,估计还要再等上75年(这是“男子关爱”运动(2)提供的数字)到让人更为沮丧的200年(这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数字)。5研究表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男女在家务劳动方面会接近平等:她全职工作,而他没有工作。即便如此,这里的关键词是“接近”。她仍然要多做一点。即使是在所谓主张人人平等的美国社会中,平等仍然是难以企及的目标。

说真的,时间使用研究(time-use studies)对男性在家庭中参与度的描述可能过于美化了。“我对从时间使用日记上了解的信息表示怀疑,”坎普·杜什告诉洛克曼说,“我们在同一天观察这些夫妻,结果模式并不相同,我们的模式表明,男性所做的其实更少。”7与此相一致的是,男人们似乎高估了他们在分担家务劳动方面的贡献。《经济学人》最近对西方八个国家的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父亲认为自己承担了一半的家务,但只有32%的母亲认同他们的看法。8当然,有可能是女人在时间使用日记中少报了其伴侣的贡献,而不是其伴侣多报了自己的贡献。但社会科学家们认为这不太可能,正如社会学家斯科特·科尔特兰所说:

由于共同承担家务可能带来的好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迅速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婚姻中平等理念的认可,许多人……预言家务的分工将变得更加不分性别。然而,研究报告……似乎并没有为这个看法提供多少支持。这给研究人员留下了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为什么男人不多做一点家务?”9

男人之所以不承担更多家务,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这是一种故意的而且是比较幸福的无知状态。坎普·杜什在解释自己的研究时这样写道:

有趣的是,新手爸爸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没有跟上伴侣不断增加的家务量。当我们询问时,男人和女人都认为,在成为父母后,每周用于家务的时间各自都增加了30多个小时。但更准确的时间日记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事实上,生养孩子给女人增加的家务比给男人的要多得多。10

男人不承担更多家务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尽到自己的本分就已经很费劲了。

在《所有的愤怒》开头,达茜·洛克曼讲述了导致她写作该书的一件事。她曾要求丈夫乔治让她在母亲节那天暂时喘口气:请他带着两个女儿去看望他的母亲,让洛克曼有难得的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心照不宣地认为,乔治将负责收拾孩子们的行李箱—这是他们的大女儿出生六年半以来,他第一次做这件事。洛克曼回忆道,当时乔治问她有没有忘记什么东西,她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回答,但心里却感觉非常沮丧。没过一会儿,她就开始感到内疚了。她写道:

我心中的魔鬼,一个在听了几十年有关女人、女人的责任和女人相对地位的聒噪之声后内化于心的魔鬼跳了出来:你这样对他不公平。他毕竟要带孩子出门。你就随便收拾些东西,只不过是在外面待一个晚上的东西,你只要30秒就能搞定,有什么了不得的?我拿了iPad和一些玩具,塞进包里,交给我心中的那个魔鬼,交给我的丈夫,我只希望能够对他公平。11

这种内心的对话生动描写了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所需付出的复杂代价。情绪劳动包括很多—密切关注各种信息、提前计划很多事情。这些工作经常都落在女性身上: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谁需要什么、杂货清单、家庭预算、家庭活动安排等—更不用说,还要收拾没完没了的包,小到尿布包,大到行李箱(在洛克曼拒绝提供更多帮助后,她的丈夫忘了拿两个女儿的睡衣,最后只能穿着泳衣睡觉)。

现在一个普遍的做法是,把所有这些形式的工作都归到情绪劳动的名下。在最近一份针对男性受众的情绪劳动指南中,这个概念被定义为:

女性为了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所做的免费而无形的工作,这些工作加在一起就成为生活中的大事:情绪劳动是把家庭甚至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12

诚然,这一术语的延展使用受到了该术语始创者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的抵制。她最初使用这个术语时是指需要维持一定情感效果的有偿工作—例如,空乘人员应该保持令人愉快的态度。13 但在我看来,为了跟上语言使用者的需要,术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绪劳动自然而然地被解释为一个涵盖很多内容的概念。正如《受够了:情绪劳动、女性与未来之路》(Fed Up: Emotional Labor, Women, and the Way Forward)的作者杰玛·哈特利所说的:

家务并不是唯一成为拖累的事情。我还要安排各种日程,预约各种活动,随时知道日历上的内容。我丈夫把钥匙放哪儿了?婚礼是什么时候?应该穿什么类型的衣服?我们还有橙汁吗?那件绿毛衣在哪里?谁谁谁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们晚饭准备吃什么?我是那个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人。我的脑海中装着详尽无遗的各种清单,并不是我想这么做,而是我知道没有其他人会做这些事。14

情绪劳动也包括为了完成以下这些任务所要求的管理情绪的工作:例如,不要指出男性伴侣做了什么错事以免激怒他,避免在家庭中过多要求他的“帮助”或“支持”。因此,许多女性面临着一个无法挣脱的窘境:如果对他没有要求,你就要多承担很多体力劳动、家务劳动和情绪劳动,你会被牢牢套住。如果你真的对他有要求,你就违反了心照不宣的社会准则,这种准则要求女人保持平和,照顾他人,对人不要苛刻。哈特利写道:

如果你提出要求,而且是用正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你也得多费一番力气。如果你要分派任务,很多情况下得重复很多遍,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唠叨。有时候那点事根本不值得一次又一次地问,还要一直用正确的语气问(就这样也可能被人嫌弃是在唠叨),所以我就干脆自己做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