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书的单行本问世,已经两年过去了。改版为文库本之际,我想谈谈各方对本书的看法。
本书发行后,首先在网上引起了轰动,书评之多,超出我的想象。虽然发行时已近年末,但很多评论称其为“年度最佳”。许多知名作家与撰稿人评论书中内容,书评网站“HONZ”上的书评多达四篇。不仅如此,我之前写的《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一书,以及取材于“北关东连环杀童案”采访过程的漫画《VS.》再度受到关注。报刊上刊登了许多关于我的采访。凭借这本书,我获得了“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提名、“新潮纪实奖”,被纪伊国屋书店店员评选为“纪伊最佳”,被《书的杂志》评为年度第二,还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评论部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把奖项颁发给非虚构作品,非常少见。我心怀感激地接受了这些荣誉,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本书了解案件的全貌。任何采访我都来者不拒,电视台与电台的邀约也每场必到,我还走进大学发表演讲。我相信,邀约我的各位必定是在看完全书、了解真相后,满怀热情地希望将正义之声传播出去。我非常感激参与其中的每个人。
然而,最关键的案件本身却毫无进展。
菅家出狱后,我数次在电视上报道“北关东连环杀童案”的后续情况,月刊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中也做了详细论述。相关讯息已经传达给县警察局,惊动了检察厅高层。这些疑问甚至被带进了国会,当时的首相做出指示,日本国家公安委员长也承诺侦查。可是,侦查触角始终未能伸向“鲁邦”。因此,我孤注一掷地在书中披露这一切,希望能唤起一些正义之声。
“就让鲁邦这么逍遥法外吗?”“为什么警方不采取行动?”“真相无法揭开吗?”这些声音在本书发行后陆续出现。
二〇一五年七月,参议院议员有田芳生在行政监督委员会中发出质询,要求相关人员确认这五起案件是否是同一凶手所为。
做出答复的是警察厅的官房审议官露木康浩。“这些都是以年幼女童为对象的诱拐或杀人案,被害人失踪的地点也非常接近,不可否认有同一凶手作案的可能性。”
有田议员进一步询问目前的侦查状况。“据我所知,群马县警方与栃木县警方联手,正在侦查时效未到的‘横山由佳梨事件’。”
随后,官房审议官复述了一遍以往的侦查方针。他们没想越过时效的障碍,也并不重视案件的连续性。
本书问世的这两年间,某个电视节目曾讨论过,“‘横山由佳梨事件’的凶手会不会是女性?”
节目中的推测十分大胆,案发时,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的头戴棒球帽的墨镜男身高一米五八,从体格上判断,可能是个女人。可由佳梨在失踪前向母亲提过的“和蔼的叔叔”要怎么解释?如果从监控录像中无法分辨凶手的性别,指认凶手相貌和着装特征,警方所谓的“人像”便毫无意义。
对于凶手身高一米五八的描述,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我在本书第六章里写道:
我采访过群马县警察局的前侦查队长,他说身高可能有前后两厘米的误差,即一米五六到一米六之间。
关于如何推断身高,这位前侦查队长告诉了我更详细的内情。采访前,我以为他们是从监控摄像头的角度以及录像中的背景等方面科学推算出可疑男子的身高。可实际上,他苦笑道:“我们让大中小三个不同体型的侦查人员站在录像中相同的位置,发现那个体型最小的人看上去与录像中的人大致等高。那个侦查人员身高一米五八,因此,嫌疑人的身高就在一米五六到一米六之间……”
我险些拿不住手中的笔记本——居然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嫌疑人的身高?我并不想指责当初的侦查方法,只是觉得可怕——用这种随意的方法,便将身高一米五八变为确凿的事实。
不妨再以知名的未破案件“府中三亿日元抢劫事件”举个例子。一九六八年,一辆白色摩托车将运钞车拦下,抢走了三亿日元。这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被大量印制,散布在日本各地。可三年后,侦查本部宣称“凶手长得不像模拟画像”,大幅度修改了侦查方针。可模拟画像上的样子已经印刻在人们脑海里,无法轻易替换。案件陷入了僵局,至今还有不少人相信凶手就是模拟画像上的人。
“横山由佳梨事件”中的棒球帽、墨镜、长袖夹克,以及肥大的裤子,可能是凶手的伪装,却被当作凶手的特征广为传播。如果这个“人像”毫无意义,不仅在初期侦查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还给当时看过这个影像的人们植入了错误的印象。
在“足利事件”现场目击到“鲁邦”的松本女士,留意到了监控录像中男子的走路姿势。虽然只是从中觉察出了什么,但是侦查人员应该追查这些细节背后的关联。
有田芳生议员在国会上向官房审议官提出这样的问题:“清水洁记者在《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一书中明确写道,用最新的STR法鉴定疑似凶手的试样,有三十多处位点与该男子(‘鲁邦’)的DNA型一致。您知道吗?”
“我知道。”
有田芳生议员继续问道:“那您知不知道,检方的最高层也知道这件事?”
官房审议官回答道:“我不知道其中的经过,但我们已经竭尽全力调查了嫌疑人与相关人员。”
可凶手依然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