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赶冬荒

鬼吹灯 天下霸唱 3648 字 1个月前

引子

我祖上有卷残书,名为《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是摸金校尉前辈所著。

就凭这卷奇书,我做起了倒斗的摸金校尉,其间发生了许多事,也遇到了许多人。这几年的经历对我来说,可谓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回首来路,血雨腥风,好在踏遍青山人未老,现在我即将告别摸金校尉的职业生涯。

去往美国之前,我整理行囊时找到一本相册。我随手翻了翻,见到有一张老照片,照片背景是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照片上的我和胖子还是歪戴帽子斜挎军用包。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不过当时我倒没那种感觉,还觉得这形象挺时髦。拍照留念后,我和照片上的这些同伴们进入了大草原的深处。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是要去呼伦贝尔寻找一条黑色的妖龙……

1969年秋天,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解放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这时候,我作为众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切实贯彻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战风雪、炼红心、斗天地、铸铁骨,被知青办安排在大兴安岭山区插队。

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几个月。刚进山时的兴奋与新奇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我插队的那个山沟,巴掌那么大点的地方,一共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方圆数百里之内几乎全都是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

屯子里的人靠山吃山,除了在平整的地方开几亩荒,种些日常吃的口粮之外,其余的吃食主要靠进山打猎得来。山上的獐子、狍子、野兔、山鸡,还有林子里的木耳、菇菌等等,都是好嚼头,吃饱吃好不是问题。

可那年冬天,山里的雪下得好早,西北风骤然加紧,天气一下子就冷了下来。眼瞅着大雪就要封山了,大伙还没来得及储备过冬的食物。往年在秋季,山里的人们要趁着野猪、野兔秋膘正肥的时候大量捕猎,风干腊制储存起来,用以度过大兴安岭残酷漫长的寒冬。

这十年不遇的反常天气说来就来,秋季刚过了一半就下起大雪,又紧接着吊起了西北风。猎户们不免有些乱了阵脚,纷纷挎起猎枪,带上猎犬,争先恐后地进山赶冬荒。猎户们争分夺秒抢时间,全力以赴地套狐狸、射兔子,否则再晚一些,山里就会刮起白毛风,到时候可就什么都打不到了,整个屯子都要面临可怕的冬荒。

和我一起插队的伙伴胖子,最近也正闲得抓心挠肝,恨不得凭空生出点乱子来才好。他一见猎户们成群结伙地进山围猎,顿时来了兴致,摩拳擦掌地跟我商量,打算同猎人们一道进山打几只人熊。

我对进山打猎的那分热情,尤其是对“套狐狸”一类斗智斗力勾当的热爱程度,一点都不比胖子少,可平时很少有机会带枪带狗去耍个尽兴。对于这回的行动我早已心知肚明,支书肯定不会让我们参加。一是因为我们这几个知青进山不到半年,已经闹了不少乱子出来,惹得老支书发了飙,对我们特别关照。最近他给我们安排的任务,除了削坟砖就是守着林场的木材,全是些个蹲点儿的苦闷差事。二来这次赶冬荒是屯子里的大事,围猎是集体行动,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及猎人之间的默契配合,让知青这种从城里来的生瓜蛋子加入,万一出了岔子,大伙全部要饿着肚皮挨过严冬,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也绝对不能冒这样的风险。

我们眼巴巴看着各家各户抽调出精壮的猎手,组成了赶冬荒战斗队,带着大批猎狗浩浩荡荡地进山,踏雪开赴围猎的最前线。我心里真是又着急又上火,即使知道基本上没戏,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找支书通融。哪怕给我们知青安排一些后方支援的工作也好,再让我们在屯子里待着,非得把人憋坏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