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物
同意:道德层面上,指出于个人的自由意愿而完全承诺接受或完成某件事情。法律层面上,指由父母或监护人给予的结婚许可。
——《法语语言宝典》
一天晚上,母亲硬是将我拉去了一场不少文化圈名人受邀出席的晚宴。一开始我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对我来说,和她那些朋友共处时不自在的程度不亚于和我的同班同学们一起,而我正愈发疏远后者。十三岁的我彻底变成了一个厌世者。母亲却坚持要我同去,恩威并施,说我不应该独自耗在书堆里,再说了,她的那些朋友也不会对我做什么,为什么我会不想见他们。最终我还是妥协了。
餐桌上,那个人坐在我四十五度角的方位,仪表堂堂。漂亮的男人,看不出年纪,头顶虽然全秃了,但因为精心打理过而颇有僧侣的气质。他的目光不停地打探着我的一举一动,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转身面对他的时候,他朝着我露出微笑,我下意识地将它误认成父亲般的微笑,因为这笑容既像男人看女人又像父亲看女儿,而后者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了。这个男人才思敏捷,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我很快就意识到,他是一位作家,非常懂得如何迷住他的观众,并且对上流晚宴的那一套加密的规则了如指掌。他每一次开口,都会引起满堂的笑声,但他的目光总有意无意地落在我身上,含着笑,又让人好奇。从来没有任何男人用这种目光看过我。
我迅速捕捉到了他的名字,那听起来像斯拉夫人的读音立即激起了我的兴趣。虽然这仅仅是个巧合,但我的姓氏和四分之一血统都来自孕育了卡夫卡的波西米亚,而我最近恰好对他的《变形记》特别着迷;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处于青春期的我看来,它代表了文学世界的巅峰之作。一个俄文姓氏,一副佛教徒似的瘦削外表,再配上超乎寻常的蓝眼睛,他简直不能更吸引我了。
往常陪母亲出席这些晚宴时,我习惯待在隔壁的屋子里打瞌睡,迷迷糊糊地听着他们高谈阔论,看似心不在焉,实际上耳朵却比谁都尖。这天晚上,我吃完主菜就溜到餐厅正对着的小客厅里看起了带来的书,而对面奶酪正在上桌(菜一盘接着一盘,时有间隔但仍源源不断)。不过,我只是机械地翻着书页,注意力完全无法集中,因为我能感受到坐在房间另一端的G的目光时不时扫过我的面庞。他说话时气息会微微擦着前颚,他的嗓音既不十分阳刚,也没有阴柔之气,在我听来格外迷人,好像有一种魔力。每一次声调的变化,每一个词语的倾吐,都好似是为了我,难道只有我有这种感觉吗?
这个男人仿佛无处不在。
到离开的时候了。我这一刻的暗自憧憬与忐忑,以及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被他人渴望着的这种不安,也很快便要结束。几分钟后,我们将会互相告别,我也再不会听人谈论起他。但当我穿外套的时候,我看见母亲正娇媚地和这位魅力十足的G说着什么,后者看上去也十分享受。我没有走过去。没错,我怎么会幻想这个男人对我——一个平平无奇,像癞蛤蟆那样令人生厌的小姑娘感兴趣呢?G和母亲又聊了一会儿,她笑起来,似乎对于他的殷勤很受用,突然,我听见母亲的声音传来:
“宝贝,你过来,我们先把米歇尔送走,然后再和G一道回去,他住得离我们家不远。”
上了车,G坐在了我的旁边,我们都坐在后座。一种奇妙的磁场在我们之间流动。他的手臂抵着我的,眼睛也盯住我,嘴角还挂着一丝捕猎者的微笑,像一只金色的巨型猛兽。任何话语在此时都显得有些多余。
那天晚上,我带去晚宴并在小客厅里读的那本书,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很久之后我才注意到这其中的文字游戏——书名和我即将参与的一场人间喜剧不谋而合:“少女的成长”[1]。
* * *
[1]在法语中,《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与“少女的成长”(L'ingénue grandit)拼写近似。
那之后不到一周,我就急急地赶去了书店。我想买一本G的书,但让我诧异的是,书店老板建议我不要买之前随手拿的那本,而是给我推荐了他的另一本书。“这本会更适合你。”他含义暧昧地说。书店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圈同样大小的画像,上面都是如今最出名的作家,而G的黑白画像在其中尤为醒目。我翻开书的第一页,然后惊讶于这(又一次的)巧合,上面的第一句话——不是第二句,也不是第三句,就是第一句,全文开篇的这一句,让无数作家绞尽脑汁的开篇之句——就是以我的生日开始的,连出生年份都一样:“1972年3月16日,星期四,卢森堡火车站的时钟显示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预示一切呢!深受感动的我抱着这本珍贵的书离开了书店,我将它紧紧地贴在心口,好像这是一份来自命运的礼物。
接下来的两天,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部小说,里面虽然没有任何露骨的描述(书店老板的选择很明智),却坦白地指出,相比于同龄女性,叙述者更容易被少女的美打动。我胡思乱想着自己何其荣幸结识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还如此富有魅力(实际上只是他看我时的眼神让我心跳不已),然后渐渐地,我变了。我仔细地看着镜子里的我,觉得自己似乎变漂亮了一点。那个让我连商店橱窗上的倒影都不敢直视的丑女孩消失了。当一个男人,尤其还是一个“作家”愿意倾目于我,我又如何不会感到受宠若惊呢?自儿时起,书籍对我来说既是兄弟姐妹,又是同伴,更是精神导师和朋友。正是由于这种对“作家”身份的盲目崇拜,彼时的我将这个男人和他艺术家的身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每天,我都负责把邮件拿回家。一天放学后,女门卫将今天的邮件交给我。在一堆公文信封里我看到了用蓝绿色墨水写的我的名字和地址,笔迹圆润清晰,微微有些左倾,朝上扬着,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信封背面是用同样的青蓝色写下的G的名字与姓氏缩写。
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连串对我的赞美,这样的信件之后还有很多。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是,G是用“您”来称呼我的,好像我是个成年人一样。生平第一次,我身边有除了学校老师之外的人,对我用“您”这个尊称,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自尊心,同时也将我一下子置于与他平等的位置上。起初,我不敢回信。但G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有时候他甚至一天会给我写上两封信。于是我早晚都会去门卫那里一趟,以防母亲无意间看到这些信。我把这些信时刻带在身上,悄悄地珍藏着,并且避免同任何人谈起此事。然而,经不住他次次请求,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封规矩又疏离的回信,但到底还是回复了。我刚刚过完十四岁生日,而他都快五十了。能有什么呢?
见我上钩,G一分钟也不愿多等,立马行动了起来。他开始在街上寻找我的身影,对我所在的街区密切关注,试图制造出一场偶遇,而这确实也很快就发生了。我们简单交谈了几句,分开时,爱情已经彻底冲昏了我的头脑。我开始习惯了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这一事实,他无形的存在陪伴着我上学、放学、去超市采购、和同学一起散步。某一天,他写信约我见面。电话还是太危险了,他如此写道,可能会碰到我母亲接听。
我们约在圣米歇尔广场,他要我在27路公交车站台前等他。我准时到了,内心紧张而激动,我有预感自己正在做一件严重的越矩之事。我以为我们是要在附近找个地方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了解彼此。但他前脚刚到,就对我说他更希望邀请我去他家里“享用下午茶”。他在一家价格不菲的餐厅买了可口的点心,说起这餐厅的名字时表情中带着贪婪的享受。一切都是为了我。他若无其事地边过马路边说着话,我机械地跟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然后才发现我们来到了同一路公交车的站台,只不过是相反的方向。车到了,G让我先上,他笑着对我说不要害怕,他的嗓音让人安心。“您不会有事的!”我的犹豫不决似乎让他有些失望。但我对此真的毫无准备。我不知作何反应,事情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但我可不想看上去像个白痴,不要,绝对不要,我也不想被当成不经世事的小姑娘。“别听他们说的关于我的那些坏话。来,上车吧!”可我的犹豫跟别人的话没有半点关系。没有人告诉我他的可怕之处,因为我压根没和任何人提起过这次约会。
公交车沿着圣米歇尔大道全速行驶,然后经过了卢森堡公园,G全程都在冲我微笑,心满意足的样子。他贪婪地盯着我,眼神既多情又带有共谋的意味。天气不错。坐了两站我们就到了他家楼下。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本可以走一走就到了,不是吗?
楼梯井很狭窄,没有电梯,我们只能一直爬到七楼。“我住的是一间女佣房。您或许会想象作家都是些有钱的先生们,呃,您也看见了,事实并非如此。文学,很难养活从事它的人。但我在这里住得很开心。我像穷学生一样生活,这样的日子非常适合我。奢华与安逸很少会和灵感相伴……”
空间实在太小,我们没办法并排上楼。从表面上看,我冷静得出奇,但其实早已心如擂鼓。
大概是察觉到了我的不安,他越过我走在前面,好像这样我就不会有落入陷阱的感觉了,好像在告诉我我随时可以转身离开。撒腿狂奔,我有一瞬间想过要这么做,但一路上,G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话,像个小伙子一样,因为第一次带十分钟前认识的女孩参观自己的屋子而激动不已。他的步伐轻柔而矫健,丝毫没有气喘吁吁的样子。运动员般的身体素质。
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间乱糟糟的房间,房间尽头处是一间朴素至极的厨房,小到最多只能再放下一把椅子。里面有沏茶的工具,却几乎看不到任何炊具,哪怕是煮鸡蛋用的锅。“我就在那里写作。”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而实际上,那里就只有一张小桌子,夹在水槽和冰箱之间,上面放着一摞白纸和一台打字机。屋子里有股香料和灰尘混杂的气味。一束阳光直直地从窗棂间射进来,照在一个铜制的小佛像上,放佛像的小圆桌缺了一条桌腿,靠一摞书支撑着。一只扬着长鼻的大象被孤零零地丢在地板上,显然是去印度旅游带回来的一个纪念品,旁边是一小块波斯地毯。突尼斯风格的拖鞋,书,还是书,数十摞书,满眼都是,各种不同颜色、厚度、尺寸的书铺满了整个地板……G问我要不要坐下。而房间里唯一能让我们两个人都坐下的地方,便是那张床。
我像僧侣似的正襟危坐,双脚着地,双手平放在膝盖上,两腿紧紧地并拢,背直直地挺着,只有目光在四处搜寻一个能解释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的理由。从几分钟前开始,我的心跳就越来越快,要不然就是时间本身发生了变化。我其实完全可以起身离开。G并不让我害怕。他不会违背我的意愿强求我留下,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虽感觉到事情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但我没有起身,也未发一言。像做梦一样,我没看清G是如何靠近我的,他就突然在那里了,坐得离我很近,双手圈着我颤抖的肩膀。
这是我在G家度过的第一个下午,他表现得无比温柔。他久久地拥吻着我,一边抚摸着我的肩膀一边将手伸进我的针织衫,他并没有让我把衣服脱下来,但我最后还是那样做了。我们就像是一对青涩的少年男女,在车后座上胡闹。尽管我很疲惫,浑身僵硬,动弹不得,也不敢有任何大胆的举动,但我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唇舌之上,用指尖托着他埋在我身上的脸。过了很久,终于踏上返程的我双颊绯红,从嘴唇到心灵都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
“你说什么胡话!”
“不,我发誓,是真的。你看,他还给我写了一首诗。”
母亲接过我递去的纸,神情充满反感,还夹杂着一丝怀疑。她看起来十分慌张,甚至还有一点忌妒。毕竟,那天晚上她向作家提出要一同回家时,后者语调温柔地欣然接受,母亲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他对她颇有兴趣。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我居然会成为她的竞争对手,这让她一时不知作何反应。恢复镇定后,母亲却当着我的面说出了一个我从未想过会与G有关的词:
“你难道不知道他是个恋童癖吗?”
“是个什么?这就是你会提出同他一道回家还让你的女儿和他一起坐在后座的原因吗?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在胡说八道,我又不是只有八岁!”
我们针锋相对,互不让步,她威胁着要把我送去寄宿学校。整个阁楼里都能听见我们大吼大叫的声音。她怎么可以剥夺掉我的爱呢——我第一次、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爱。她真的认为,她使我失去了父亲之后(显然,一切都是她的错),我会允许她再一次这么做吗?我绝对不会离开他。死也不愿意。
于是,信又开始一封接着一封,内容比先前还要热情洋溢,G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爱意,恳求我尽快回去看看他,说什么没有我就活不下去,除非是在我怀里,否则在这世界上多活一分钟都是不值得的。一夜之间,我摇身一变成了女神。
接下来的那个周六,我对母亲撒谎说要去班里的一个同学家复习功课,其实却敲开了G的家门。那饱含渴望的微笑,充满笑意的双眸,还有那贵族般细长精致的双手,叫人如何能拒绝呢?
几分钟后,我躺在了他的床上,但这次的感觉和我以往的认知都完全不同。我面对的不再是朱利安那青涩又瘦削的身体,还有少年独有的天鹅绒般柔滑的皮肤,以及呛人的汗水味。这是一具男人的躯体,强健又粗糙,刚刚洗净,带着古龙水的味道。
我们的第一次约会,他专注于我的上半身。而这一次,他鼓起勇气,大胆地向着更私密的部位进发。而要这样做的话,他就需要解开我的衣带——这个举动让他明显地兴奋了起来——并褪下我的牛仔裤和棉内裤(我并没有什么正经的女式内衣,而这一点却似乎令G无比激动,我至今都对此心存疑惑)。
他用一种温存的声音,向我夸耀自己是如何经验丰富,总是能够在不让对方感到丝毫痛苦的情况下夺去年轻女孩们的贞操,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那是她们一生都会为之动容的回忆,她们会庆幸自己遇到的是他而不是其他那些愣头青中的一个,他们不懂任何技巧,只会不知轻重地把她们按在床上,将这独一无二的瞬间推向永恒的幻灭。
可我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他几乎无法开辟出一条道路。生理反应让我的双腿不受控制地夹紧。我甚至在他触碰之前就已经痛苦得叫出了声。尽管如此,我的脑中却仍只渴望着这一件事。虚张声势的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情绪混合在一起,我内心已经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G会是我的第一个情人。如果说我现在躺在他的床上,那必然是出于这个原因。可为何我的身体又如此抗拒他呢?为何我会不可抑制地感到恐惧?G倒没有因此感到局促。他用安慰的语气低声对我说道:
“没关系的。我们也可以换种方式。”
和进教堂前需要接受圣水洗礼一样,占据一名少女的肉体和灵魂也需要被赋予某种神圣的意味,也就是说,需要进行一种永恒存在的仪式。肛交就是这样,它有着特定的规则,需要双方全神贯注,充满虔诚。
G将我从床上翻了个身,然后开始一点一点舔舐我身体的每一寸部位,由上至下:脖子、肩膀、背、腰、屁股。我感觉自己的存在正从这世界上渐渐消失。因为当他那贪婪的舌头进入我时,我的灵魂就好似出窍一般。
这便是我第一次几乎失去贞操的经历。真像个小男孩,他对我喃喃道。
我恋爱了,也感觉到被爱,前所未有的。这足以抚平一切,并且隔绝任何对于我们的关系的议论。
起初,和G同床共枕之后,有两件事让我特别触动:看他刮胡子和站着撒尿。这些是我长期以来身边只有女性的生活中从没有出现过的举动。
在G的怀抱中,我发现一个全新的领域,那就是之前对我来说难以理解的成年人的性爱。我仿佛一个受到偏爱的学生,开始专注地探索这具男人的身体,心怀感激地聆听他的教诲并且投入地付诸实践。我感觉自己是被选中的人。
G向我承认,他确实一直以来都过着颇为放荡的生活,就像他的某些书中所描写的那样。他跪在我面前,泪眼模糊,向我保证他会和其他所有的情人断绝关系,低声说他此生从未感到如此幸福,我们的相遇就像一场奇迹,是真正的来自神明的馈赠。
刚开始的日子里,G会带我去博物馆,有时候是去剧院,他会送我唱片,也会给我推荐书籍。说不清有多少时光我们手牵着手一同在卢森堡公园的小径上漫步,在巴黎的街道上闲逛,无视路人那些窥探、怀疑、谴责,有时候甚至是公然厌恶的目光。
印象中父母在我小时候并不常来学校接我放学,尽管那时我总是怀着愉快的忐忑,等在马上要打开的校门前,期待看到他们其中一个的面庞能够出现。母亲向来工作到很晚,我也习惯了独自回家,父亲更是连我的学校在哪条街都不知道。
不过现在,G几乎每天都会在学校外面等我。他不会站在大门口,而是隔着几米的距离,等在街角的小广场上,这样我就能立刻看见他。他在一群过于亢奋的少年后面,身影又瘦又高,春天总是穿着那同一件殖民地风格的帆布短袖上衣,冬天则是一件会让人想起二战时那些俄国士兵的长大衣,上面镶满了金色的扣子。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都会戴着避人耳目的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