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的二十几日里, 两人保持着几日一次的书信往来。
王逢年收到回信后,总能更喜欢江盈知一点。
因为江盈知很喜欢夸人,她夸人的点总是很细微又踩在别人心坎上。
以前拒绝的时候, 她完全不会给任何回应, 现在她肯愿意试试,那么她会妥帖地对待别人的心意,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比如王逢年送她红糖姜片, 她会在回信的时候说, 她有好好在吃,会说小王师傅姜选得很好, 一点不辣, 糖浆熬得也很不错, 手艺进步真快。
她会回赠一份猪肉脯,自己抽空做的, 选了上好的猪肉, 搅打成肉泥后, 铺平再烘烤, 烤的暗红色,包了一层芝麻。
江盈知会切小块,分好后塞进油纸袋里, 包好后送过去。
又比如他说增添了渔民的冬汛补贴, 以及其他好事,她会夸, 小王老大快要成为渔民心里的活海神了哦, 下次来吃饭, 不要你钱,再送你八盘菜。
还有王逢年说一切准备完毕, 择日南北货行开业,她送了一对绑好的杯筊,一俯一仰的,在海浦被称为阴阳卦,又叫胜卦,表示大吉大利。
两个人的关系便在没有见面,全凭书信往来的情况下,也日渐拉近关系,逐渐熟悉。
以至于见面也不觉得生疏。
两人都有好好对待这一次见面,精心打扮过,并肩走在街上。
王逢年定的地方在里镇,一条小巷子里。
往上走有一条长石阶,过月洞门,上面是个山庄,叫月来山庄。
江盈知没听过这个山庄,她好奇,“这是吃饭的地方?”
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台阶两边都有花草,檐下挂着各种精巧的海灯,门边有侍童引两人进去。
王逢年走在她身后,回道:“是,这位大厨手艺可以,你等会儿多尝尝。”
等江盈知落座到包间,窗外是丛景,芭蕉生在池塘边,池塘里有锦鲤在游,她欣赏了会儿美景。
侍童来报菜,有烤八鲜、咸包蟹、鱼包肉、三黄汤、蟹粉鲜豆烩海参、茶香带鱼。
这些菜光听名字就很有意思,江盈知唔了声,“这里有点名堂,就不知道这八鲜是哪八鲜?”
王逢年给她倒了杯茶,他功课提前做了,回得很自如,“有膏蟹、虾蛄、扇贝、青虾、牡蛎、淡菜、鲍鱼、文蛤。”
这八鲜名头都不虚,江盈知挑起了眉头,她原本对来这吃饭期待并不算高,听了这菜名后,倒是有了兴致。
端上来的砂锅里,江盈知只闻到了姜片和黄酒的味道,说明没有用别的调料,这里的大厨对海鲜很有信心。
而这烤八鲜确实不负其名,用的蟹是青蟹,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二十三,青蟹是最肥美的时候,壳硬蟹爪壮。
海浦有八月蝤蛑抵只鸡的说法,蝤蛑(jiū moú)也被称为锯缘青蟹,跟一般青蟹不大相同,它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蟹肉要更为鲜美。
它的红膏也尤其多,一掰开壳,便露出满块的红膏,另一个壳盖里全是软黄,蟹肉也是大块的,一咬一嗦,鲜汁便吱吱往外冒。
江盈知在吃的时候很认真,王逢年没跟她搭话,只是默默在拆虾蛄。
吃蟹并不难,但虾蛄好吃却麻烦,不会吃的话,它会扎手扎嘴。
虾蛄是海浦的叫法,按江盈知来喊,她会叫皮皮虾,但其实它有太多的别名,虾公、虾婆、富贵虾、螳螂虾、琵琶虾、虾狗弹等等。
一年海鲜季中,皮皮虾有三个时节最多最肥,一是过年前后,二是五黄六月麦子黄时,那会儿正赶上夏汛,各种鱼汛齐发,皮皮虾便隐没在鱼汛里。
而这会儿到了菊花黄时,正是它露头的时候,尤其在海滩上,皮皮虾能跟青蟹各占据一边天下。
当然这里的皮皮虾是海里捕捞的,背上有一节黑斑,跟普通那种皮皮虾不同,在海浦也叫上洋虾蛄弹,肉质肥嫩而且弹牙。
又是近海捕捞的,比起远洋运来的要新鲜很多,只要用筷子插进壳里,往上一顶,肉和壳便完整分离,一点不粘连,露出嫩而紧实的虾肉。
江盈知喜欢吃皮皮虾,不过她不喜欢剥虾,虽然她可以做到把虾塞进嘴里,不出一会儿就露出完整的虾壳,但以前被虾壳扎过太多次。
她犹豫是上手还是动嘴的时候,旁边递来一碟完整的虾肉,王逢年擦了擦手,他开口,“吃吧,我今天坐这是伺候你的,你只管使唤我。”
江盈知笑,“什么?”
“不过小王师傅,你真的是剥虾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