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刘邦来信所写, 让胡亥很恼火, 却让萧何很欣慰。

族人安好!

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萧何放心之余,又有种理所应当的释然感。其实在刘邦的信送到之前, 萧何心中一直隐隐期盼着沛公能善待他的族人。毕竟他与刘邦相交十多年, 对刘邦的了解还是比较深的。

刘邦这个人虽然爱说大话,平时游手好闲, 可是在不伤害到他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为人处世还是够朋友的。

如果刘邦没了够朋友这个优点,他身边也不会聚拢起夏侯婴、樊哙、周勃、曹参、甚至萧何一干人等。

再者,刘邦并不是鲁莽的人,不会被情绪控制。

如果换成年轻气盛的将领,可能就杀萧何全族泄愤了。

可是刘邦不会, 杀了萧何全族对他没有好处, 那么他就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儿。

萧何放心下族人安危,同时发现,他在咸阳的立场变得越发微妙尴尬了。

明面上,他是皇帝亲封的少府,官位高列九卿之一。

可是私底下, 他的族人都在假归顺者刘邦手中, 而他自己本身也是刘邦这个造反组织的一份子。

这能不尴尬吗?

更何况, 皇帝对刘邦“假归顺、真造反”一事, 心知肚明, 早已跟他点破了, 说是“刘邦诈降”。

这种情况下, 萧何再看皇帝的安排,就越发觉得这个大秦的新皇帝高深莫测了。

既然明知刘邦是诈降,在刘邦打败泗水郡精兵之后,皇帝竟然没有再派大军前去攻打。当然萧何执掌朝廷财政,了解现在章邯大军东进,财政吃紧。可是易地思之,一个皇帝能容忍一个诈降的造反者吗?

一个皇帝能容忍诈降造反者的亲信在朝廷内部做少府高位吗?

胡亥都容忍了。

虽然每次觐见,陛下笑得时候多,语气也温和,可是萧何渐渐觉出皇帝的可怕来。

能忍的人,总是叫人怕的。

萧何如常汇报完章邯大军后勤流水,等皇帝吩咐。

这是每日流程之一,胡亥听完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道:“朕知道了。”

往常萧何就该退下了。

可是今天萧何没有主动走——毕竟有了刘邦的那封回信,他想也许皇帝会有什么话对他说。

萧何等了片刻,却见皇帝沉浸在奏章的大海中,似乎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就在萧何犹豫着要不要先开口捅破窗户纸的时候,胡亥抬头了。

胡亥见萧何还立在殿中,微微一愣,道:“还有事儿?”

皇帝这么一问,萧何也愣了。

怎么——刘邦留了他全族,这不算事儿?刘邦打败了泗水郡精兵,这不算事儿?

因为皇帝一脸疑惑的样子,萧何打算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少说少错。

虽然自从他来咸阳以来,见到的皇帝陛下是情绪稳定的,可毕竟江湖上流传着新君一言不合就杀人的传说。

萧何摇头,恭敬道:“那小臣就退下了。”

“哦,朕想起来了。”胡亥漫不经心放下奏章,仿佛只是随口一提,“你当初作为归顺者来咸阳,乃是孤身而来。如今做了少府,一个人在咸阳,没有家人照顾也不像样子。朕已经下旨,从咸阳派人,去沛县接你的族人来咸阳。朕到时候在咸阳赏一套宅院给你,也让你有个家。”

萧何心中一颤,绷住面色,道:“小臣……受宠若惊。”

胡亥低着头继续看奏章,淡声道:“受宠若惊?你惊吓是有的,别的就算了。你这会儿是不是在想,朕这是逼着刘邦杀你的族人?”

萧何扶着发软的膝盖,一时说不出话来。

胡亥一定要接走萧何的族人,而刘邦一定不肯放萧何的族人走。

最后胳膊强不过大腿,那么刘邦很可能会把萧何族人全灭,所谓玉石俱焚。

胡亥掀起眼皮,看了一眼萧何,笑道:“看来你虽然跟随刘邦日久,却并不了解他呐。他既然已经妥善安置了你的族人,那就说明他长远来看还是要倚靠你的。既然他还打着将来用你的主意,自然不会跟你结仇。朕虽然的确是在逼他,不过,只是逼他交出你的族人,并不是逼他杀了你的族人。这中间的区别,你要仔细体会。不要辜负了朕一片苦心。”

萧何颤声道:“喏。”

胡亥终于搁下手中奏章,端详着孤立殿中的萧何,淡声问道:“你不信?”

萧何先是道:“小臣怎敢不信陛下。”而后在胡亥刀锋般的目光下,吐露真情道:“然而那都是小臣的家人,万一……万一……就算小臣明知一切会如陛下所言,却还是忍不住担心万一……”

“你的族人留在沛县,就会是刘邦拿捏你的最好把柄。你有这种‘万一’的担心,就一辈子都跳不出刘邦的手掌心去。可是你要记住,你是朕的少府。”

“喏。”

“再者,沛县不过弹丸之地。章邯大军已破陈胜,兵峰一转,杀向沛县,也只是朕一道御令的事儿。那刘邦就算有万夫不当之勇,打得过泗水郡一支不过万人的守军,打得过章邯的百万雄师吗?”胡亥淡声道:“朕此刻看在你的面子上,不与他计较罢了。你若念在旧情份上,当修书告诉刘邦,叫他好自为之。”

陈胜被杀,余部多投降于章邯的消息,萧何也是知道的。

虽然目前朝廷的作战计划,是让章邯领军继续东进,把趁势复辟的旧六国之后都消灭了。可也的确如胡亥所说,只要皇帝一道命令,大军转向沛县也不过几日便能抵达。如果刘邦果真惹恼了皇帝,皇帝不顾后果发兵去剿灭,那也是瞬息之间的事情。

萧何心中五味陈杂,退下后彻夜未眠。

在咸阳做了数月的少府,仿佛在咸阳宫中这种充实忙碌而又稳定有序的日子,才是他一直以来的生活。

而沛县时迎来送往、帮县令安排活动、替刘邦四处奔走的日子,倒像是隔了一层薄纱似的梦中世界。

旁人倒也都罢了,只是膝下两个孩子,玉雪可爱……

想到此处,萧何心中一痛,披衣而起,决定给刘邦写信。

胡亥对着萧何时,说起刘邦来毫不在意的样子,其实内心深处,却时时警惕刘邦、项羽二人。

论起来,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自然就是让章邯率领百万大军,也别管六国之后了,直接先去沛县杀刘邦,再去会稽杀项羽,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把还未壮大的刘邦集团与项羽集团给摁住。

然而这方法,只能治表,不能治里。

历史的天空上之所以会高悬着刘邦、项羽的名字,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两人个人能力出众,更有时也、命也的因素。

一个刘邦在,就压住了可能出现的王邦、赵邦。

一个项羽在,就压住了可能出现的魏羽、田羽。

杀了刘邦,还有千千万万个草莽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