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凝滞的超宇宙级巨无霸黑洞内部,唯有一根无人可见,像是果冻一样软糯的触手摇摇晃晃,代表着这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受黑洞影响的奇异生物存在。
这根幻影般的触手像是火焰一样轻轻跳跃,变化成一个小小的脑花子。
再一次回到熟悉的黑洞内部,李恒感受着这万物凝滞的世界,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外面的无限宇宙,也许同样是在一个黑洞内部?”
这并不是无端猜想。
与一般人常识里的“黑洞是密度极高的天体”这一概念不同,黑洞的密度跨度极大。
黑洞的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密度与其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越是庞大的黑洞,其密度就越小。
一个普朗克质量的小黑洞,密度高达每立方米5x10^96千克,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
但一个半径500亿光年,大小与可观测宇宙相等的黑洞,质量仅有3x10^53千克,每立方米密度仅为2个氢原子。
相较之下,银河系的物质密度高达每立方米100万个氢原子。
他现在所在的这个超宇宙级巨无霸黑洞,密度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小上亿亿亿倍,物质密度低得可怕。
至于黑洞会因为霍金辐射慢慢蒸发变小,不符合膨胀的宇宙,这也不是问题。
不同于具有正压的普通物质,具有负压的暗能量膨胀会对外做负功,因而空间内部能量会增加。
暗能量推动宇宙膨胀的同时会给宇宙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
这种能量同样表现为热量,暗能量密度不变的宇宙最终不会去往绝对零度。
以宇宙每70亿年半径翻倍计算,大约在7000亿年以后,宇宙的温度就再也不会降低,而是会停留在10^-30K。
这个温度便是【大冻结】的最终温度。
同等温度的黑洞大小为千亿光年,与可观测宇宙大小在同一级别。
只要一个黑洞的大小超过了一千亿光年,因为外界宇宙暗能量膨胀带来的热量,这个黑洞永远也不会蒸发变小。
它会吸收外界的能量不断膨胀,表现得就像是一个膨胀的宇宙。
摇摇晃晃的幻影脑花子在巨无霸黑洞的内部穿来穿去,完全感受不到外界有任何变化。
对于普通的生物,身处黑洞之中不会有任何异常的感觉,时空的剧烈扭曲会让黑洞内外的时间流速相差甚大。
在外界的遥远观察者眼中亿万年都不变的黑洞,在黑洞内部的生物看来也许有着正常的世界演变过程,远比外界看起来的要快得多。
“不过,黑洞是时空中的凹陷,所有的物质都会向着中心滑落,被挤压成一团。”
“它的时空曲率对应着负的宇宙常数,外界的无限宇宙却有着正的宇宙常数。”
被送子观音关进这些个巨无霸黑洞之后,李恒没有半点正在与人激烈战斗的自觉,开始思考起了这个疑难问题。
超弦理论中有着黑洞宇宙的良好数学定义,但那描述的是对应着负宇宙常数的反德西特空间。
而且,除了空间形状不同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能随意进入黑洞,并且同时观察黑洞内外的超级生命体,他在黑洞之中感受不到任何变化。
如果外界的无限宇宙也是一个黑洞宇宙,那么为何他的观察视角会区别对待两者?
在外面他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在黑洞中却无法感知到任何变化。
或者说,是因为大型黑洞的变化太过缓慢。
小型原初黑洞的寿命短暂,内外时间流速差异更小,因此李恒能察觉到黑洞内外的变化。
但这种变化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类似于大爆炸的【大反弹】。
物质在被压缩成一颗致密的普朗克星之后就无法再继续压缩,紧接着就是大反弹。
在原初黑洞的内部,这一切都发生在几个普朗克时间以内。
表现在外界观察者眼里就是原初黑洞迅速蒸发,化为一颗黑洞炸弹。
内部可能存在星球与生命的星系级大黑洞,时间流逝太过缓慢。
时间的流逝本就依赖于物质的变化才能进行判断,扭曲的时空会改变物质的一切变化过程,同样的一秒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黑洞内外的这种巨大差异就像是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一样,被称为黑洞互补性原理。
观察者要么从远离黑洞的外界看到一个时间凝滞的冰冷黑洞。
落入黑洞的物体因为无限红移,永远卡在事件视界面上。
要么就穿过黑洞的事件视界,看到一个时间流速极快的灼热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