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国吉如东南,三江上游的河口,来自高山的湍急雪水在这里小小转了个弯,变得和缓起来,也顺带在这里绵延的低矮群山中,冲出一大片肥沃湿润的河谷平原,
松赞干布时期建立的十二镇魔庙,四大重镇寺之一,降振寺就坐落于此,按照地理书上的说法,是直接镇压在罗刹魔女肚脐上。
此处也是吐蕃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四柱八梁三十三架的格局,在河谷地势最缓的一面坡地上,依山而下逐级建立起来的。由于吐蕃百族千俗,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建筑特色,因此在寺院的建筑上大量借鉴了外来的风格。
建筑的地基,是坌土为覆盆雕以宝莲瓣的天竺塔式底座,所有殿宇的顶层都是唐式歇山金顶,构架和外檐斗拱都采用唐式,屋脊、檐角的吻兽、山花、檐板、以及墙角四角的雄狮都为铜制镏金,金顶飞檐饰物为雕刻的神仙、法轮、宝塔、倒钟、莲盘、金幡、龙、凤、狮、鸟等,既有中原汉地镏金术的运用,同时也吸收了天竺、泥婆罗寺庙的顶饰风格,所有的柱子,梁架,殿门等满布异域风情的雕刻和壁画,两层廊有雕塑伏兽,整体建筑融中原、西域、吐蕃、天竺诸文化特点于一体。
由于吐蕃没有多少专职住寺的僧人,因此这些镇魔庙,都是由地方分封的贵人家族,进行管理和供养的,本地的世代守护的护法家族,也是松赞干布大王是沿袭下来的近臣后裔之一强准祖布氏,降振寺既是供奉祖先的家庙,也是也是家族聚居地。
因此寺院的主要建筑,直接被那些守护家族聚居堡楼高墙的包围在其中。
由于吐蕃建筑,好筑九层高楼,即为居住也为防御。因此而作为寺院中供养人的居住地,最多见的木架土垒的堡楼,和建筑的寺院一样,其中采用了大量文成公主带来的唐地筑法,以外墙承重,墙体用石块或土坯砌成,石墙用小片或泥填缝,墙脚用“隔碱”。
距离寺院再低一些的位置。
则是那些附庸的家臣和庄园头领、仆人头目居住的,低矮一些的木楼土围,按照亲疏远近逐级铺散而下,而山脚下的河谷里,则是那些下民和奴人聚居的村落。
只是原本一个秋收繁忙的河谷,现在象死一样的沉寂,匆匆抢割后的青稞地里,到处是成片给遗弃的荒凉,而通往山坡上主家居所地道路,被一道道临时加筑的城寨尖栅,给封锁了起来,原本早祈晚祷经声钟鼓,也停息了许久,那些建筑的高处,更是象刺猬一样多了来一些持着弓箭的人。
强准祖布氏家族中主要成员,面如死灰的聚集在地势最高的拉康(大经堂)里,眼巴巴望着戴着代表四等官的银章和上种部落身份的绿松石天珠串,风尘仆仆满身披挂的家主,想从脸色中看出什么峁端。
那些脸色惶然的老幼妇孺,都被集中在这座最大最坚固的建筑里,又楼下是持着兵器警戒的青壮子弟,警戒守卫。所有的珍宝财货被放在底层,里面堆上柴薪。
“吉如拉康已经陷没了……”
他象雕塑一样,沉默了半天,才开口道
这个消息在大殿里激起,还有人低声的哭泣起来。
吉如拉康可能算是吐蕃时期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佛殿。据说先大王赤德祖赞和金成公主,为于阗到吐蕃避难的僧侣们修建的佛殿,据山而筑规模宏大,当时称为吉如的拉康错(佛殿、坛城。)
吉如拉康的地形比这里更险要,驻守的是另一个实力更强大的守护家族仲嘎尔,祖上的曾经做过小伦,曾奉先王赤德祖赞命,秘密前往唐地求法,虽然事情败露被夺去权位,但却将请回佛经藏在家族驻守的寺院中秘密流传,也是这次对大弗卢阳奉阴违,抵制杀僧令最得力的家族之一。
与大多数暗中供奉佛法的家族,包括降振格吉庙守护家族,强准祖布氏在内,都有联系和姻亲。
“没有人逃出来,一切剔发人和非剔发人,都被剥皮血祭……”
“马向的军队中,内族四柱的都有率兵前来,率孙波茹(苏毗)六色牦牛部的,是末羯家那位芒波杰孙波,刚才黎域赶回来,统领象雄大鹏旗的是朗准来家的东睦岸本,从山南调回来的……拱卫十箭的氏族来了八箭,四大勇士聚落也来了三支……前后号称带甲十万,还不包括下部姓的羌种和低地种的杂姓部落,他们由吐谷浑的后人马定德……马向还用阿果东赞统帅的阿里娃做前锋……”
“现在那只白狮子的铁蹄……距离我们只有一个日出的距离……最近的强巴寺也失去了消息”
“难道没有人,愿意为我们向马向求情么,我们有世代集藏供奉的金宝,有羌塘道上聚敛的财富……”
突然一个族人喊了起来。
“我们可以把佛像和经卷埋起来,拆掉这些……”
“马向不仅仅需要我们的财富,还需要我们全族老少的血,来警告那些图谋不轨的人啊”
“热雍神宫已经发出最新的祭告,用佛信者的骨肉作为血食……平息八部鬼神愤怒……”
“我们的祖上被排挤出大弗卢还不够,马向这是想把亲近王家的雅龙旧族,都一网打尽么……”
年纪最大的一个家族成员,老泪纵横道。
“立刻让多垄头吉带着家里的小羊们,穿上娃子们的衣服,带着经卷逃进山里……无论结果如何,强准祖布家不能就这么断绝了……”
突然外面一阵骚动和喧嚣声,一个族人跌跌撞撞的跑上楼来。
“强巴寺送来消息了……”
“强巴寺……”
一家之主的脸色变得很奇怪。
“马向的军队,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不见了……”
……
云阳郡固原县,古瓦亭峡口,环江东岸开阔的台地上,尘烟滚滚,人呼马啸,兵车隆隆,
无数人马,驰骋帷幄,长驱突进,多头分击,迂回包抄,按照马步射梯次分明,演变出蟹行双钳阵,双翼鹤斗阵,北斗旋倒阵,还有极富草原意味的狼狩阵,犄角旋击战等。
我坐在临时搭建的看台上,悄悄打了个哈欠。
萧关的守军,前身是三百义从胡营,属于前朝那位乾元天子个人偏爱的产物,额外优渥编给钱粮器械,从平武威胡乱,到鏖战河北身经百战,也算是西北朝廷直属的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但是军纪方面就不敢恭维,因此在河北的时候,没少和执行战地军法的龙武军摩擦过,后来在长安之变中,也成为攻打龙武军最得力的军队之一,在战斗中几乎被杀光。
而驻留在萧关这部分,因为隔的太远,等他们得到训令开拔上路,才走了一半,长安之变,就已经尘埃落定了。随后在卫伯玉的铁拔军和李佐国关内行营牙军的强行“护送”下,不得不重新返回驻地。
因此,这么一只编外力量,到了新朝就成了钉钉板上被裁汰的对象,上层军将以军纪败坏,残横地方为由,清算掉一大批,余部以人头为单位,打散选编入左右神武军,编为马军七营,步军两营,其中从属左神武军的三营,与铁拔军出身的两个营一通,继续驻守在萧关。
现下在战场中与铁拔军对抗演习的,就是其中按照新军制重新编练后的一部,清一色的新式胡骑马军,
他们穿着这一身黑色的胶皮甲,看起来油光水量异常利索,乃是马军将士纸甲附加的铁鳞片之外,刷上一层杜仲胶液,凝固后,不但防雨水耐磨损,还可以增强对刀剑的抗性。
他们一人备双马,一骑一驮,备两只马槊或短钩枪,一具铁臂长弓和手弩,长短两壶一百八十只箭、厚背狭锋的折铁刀和格斗匕首,手斧,套索钩具,铺盖油毡,驮载另一匹马上,还有备用的套甲和马前护,射光箭石后,可以进行披甲冲锋。
不过目前也就配全了一个由龙武军士官主导的模范营,其他还有待观察。
与他们演练对抗的铁拔军出身神武步军营,则是标准的龙武军新式混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