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劝说

挽明 富春山居 4422 字 2个月前

当王承恩陪着钱谦益走进了皇极殿后殿时,这位在人前一向表现的名士风范的文坛领袖,脸色却甚是黯淡。

朱由检打量了他一眼后,才说道:“钱先生前日送来的书稿,朕已经看过了。写的很是用心,朕觉得非常好,不知全书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

听到崇祯询问的是书稿的事,钱谦益原本因为刚刚朝堂上发生的风波而七上八下的心,终于安稳了一些。

他赶紧回道:“有赖葡国公主的帮忙和耶稣会几位传教士的协助,这本关于讲述葡萄牙王国兴衰历史的书籍,大致已经完成了八成,大约再有2个月时间就能完成了。呈给陛下预览的是前六个章节,臣这边还有尚未整理完毕的4个章节,再加上还在收集资料的2个章节,全书完成后一共会有12个章节……”

也许在政治上这位东林领袖的才能并不怎么出色,但是在著作历史书籍方面,倒是现在最为符合崇祯心意的一名作者。

并不是说大明没有治史的人才,而是缺乏愿意按照他的意愿去书写历史的人才。比如这本讲述葡萄牙王国海权历史的《大国兴衰史》,必然会有很多学者不屑一写。

在中国的历史典籍记载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洋小国历史,哪里会有人去关注呢?特别是,还要胡吹大气的在前面加上大国兴衰几个字,不是惹人发笑么。

只有这位水太凉先生,倒是一丝不苟的按照崇祯的吩咐,认认真真的从耶稣会传教士和伊莎贝拉那里收集了葡萄牙王国的资料。

把一个欧洲小国因为一个正确而大胆的选择,变得骤然而富。但是又因为先天小国寡民的缺陷,和后人的固执守旧而衰落的表现,如实的刻画了出来。

而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以平等的姿态去研究别国的历史和政治,从客观而不是主观的角度,讲述一段发生于过去的历史。

这本书将不仅仅用于给大明人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今后的大明学者,也能以同样的姿态去研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大国兴衰史》分为12章,从12世纪阿方索·亨利克斯领导葡萄牙王国独立开始,到1578年“三王之役”导致葡萄牙亡国为止,讲述了葡萄牙王国400多年的历史。

当然其中着重描写的,还是“航海家亨利”是如何把葡萄牙,从一个欧洲边陲小国带上了海洋帝国的征程。

“我是最伟大的人,

把地球踩在脚下!

我财大气粗,拥有无限权势;

我是权杖、王冠和王位,

能使大地和海洋颤抖!

我的威名远扬,

家喻户晓,

我就是葡萄牙,

我比整个世界都大!”

这是葡萄牙诗人罗佩·德·维加的一首著名的诗,它充分的表现了,当一个国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时,即便是一个小国,国民也不会觉得征服世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